简明的应用规格说明技术——一种面向团队的需求收集法

传统的获取需求技术,比如用户访谈,看起来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是两个阵营,需求获取和需求分析都是开发人员的职责,用户总是高高在上的,高兴了就多说两句,不高兴了转身离开,不带一丝云彩。

如果需求获取人员和用户之间有很大的隔阂,那么必将导致需求获取、分析以及确认的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用户和开发人员应当精诚合作,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开发出真正解决用户实际需要的软件,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完成需求获取的任务。

因此,一种面向团队的需求收集方法应运而生,这就是简明的应用规格说明技术。

简明的应用规格说明技术提倡用户与开发者团结协作,共同标识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指定基本的需求。

简易的应用规格说明技术一般流程如下:

  1. 初步访谈

开发人员与用户进行初步访谈,以对软件要解决的问题,软件要实现的需求达成初步共识,并以这个共识为基础,要求开发人员和用户分别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软件产品需求(不含细节)。

  1. 会前准备

在初步访谈结束后,双方确定正式讨论需求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会议日程安排、会议制度,在会议之前将初步访谈后写好的软件产品需求分发给每位参会人员,并且要求每位参会人员在开会前审阅软件产品需求,并且列出组成系统的对象、系统将产生的对象以及系统要调用的对象。此外,还要求每位参会人员列出这些对象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还应该列出约束条件和性能需求。

  1. 展示个人分析成果

需求讨论的第一步是将会前每个参会人员对软件产品需求分析的成果展示给大家。方法可以是使用便笺钉在墙上,或者写在白板上。理想的情况是,表中每一项都能单独移动,便于在讨论过程中对列表的内容进行调整。在这个阶段,严格禁止批评与争论。

  1. 对软件的功能、性能、接口、约束条件等逐一讨论

结合每个参会人员给出的意见,逐一讨论软件的每个功能、性能、接口和约束条件,去掉冗余项,追求更准确的需求描述,并最终对每项功能、性能、接口、约束条件达成一致意见。

  1. 形成描述更准确的小型规格说明

在对每项议题(功能、性能、接口、约束条件)都达成一致意见后,将参会人员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针一个或多个达成一致意见的列表,给出更准确的需求描述,即形成小型规格说明。

  1. 全体评审小型规格说明

全体参会人员共同评审每个小型规格说明,确认需求描述的准确性、完整性。

  1. 确认验收标准

每个参会人员都给出一套软件验收标准,并经全体讨论后,形成统一的验收标准。

  1. 形成完整的规格说明

最后,由一名或多名参会人员根据汇总讨论成果起草完整的规格说明。

以上就是简易的应用规格说明技术的一个简单介绍。从中可以看出这种技术消除了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界限,大家紧密合作、集思广益,最终能够获得达成共识的软件产品需求。

这正是:

需求需要有共识,开发用户无彼此

一个团队来讨论,成果都是大家的

参考书目:软件工程(第4版),作者:张海藩 吕云翔,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王小双,长期从事GJB5000推广、实施、评价、改进的工作,创建《软件工程之思》微信公众号,一直在《软件工程之思》分享GJB5000、CMMI、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感悟。现致力于GJB5000咨询以及软件过程改进、软件工程能力提升的研究工作。

简明的应用规格说明技术——一种面向团队的需求收集法》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