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干法》和内部审计的“干法”
稻盛和夫,在日本被誉为“经营之神”,曾经创立过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也在80多岁高龄时临危受命,拯救日航,并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的盈利记录……
如果是普通人写的鸡汤文章,要么直接忽视,要么瞥一眼就算了。但是,如果那些我们似乎都知道的道理,从稻盛和夫嘴里说出来,我们还是要沉下心来,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
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道理浅显易懂,是我们在很多鸡汤文章里都见到过的。但是,如果我们对照稻盛和夫先生说过的这些道理,我们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的。虽然做起来很容易,但坚持下来却很难。而且,更难的是调整或摆正我们的心态。
我们都想成功,我们都说自己一直在努力,真的是一直吗?我们学习过各种工作和学习方法、技巧,但是我们往往差最后一公里的坚持。当这一公里、一公里、一公里……越积越多时,我们最后只能仰望那些成功的人了。
有时候,想法比干法重要;有时候,干法比想法重要。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往往干法决定了我们的高度。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让我们的想法付诸实施,这就是现实。我们只能通过干法来创造或改造更务实、更有建设性的想法,从而让想法再次转化为干法,由干法让我们梦想成真。
我们一边学习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一边对照内部审计工作,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一、磨炼灵魂,提升心志:为什么要工作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日复一日勤奋工作,可以起到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
“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的工作,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
“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我们为什么选择内部审计工作?单从我们自身来说,做内部审计久了,必定会有沉稳的性格。我们夹杂在不同的利益冲突中,在权衡和平衡中,也会磨炼我们的心志。
工作造就人格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
“工作造就人格,就是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逐步铸成自己独立的、优秀的人格。”
我们通过每天踏实的审计工作,我们会拥有独立的眼光。我们严格遵守职业规范,我们在审计工作克服的每一个困难,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修行。我们收获的不只是酬劳和技能,还在塑造着我们的人格。
“极度”认真工作能扭转人生
我们要有一种信念,只要我们极度认真地从事内部审计工作,我们的人生能够得到改变。不要小看内部审计工作,它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只有投入越多,我们的收获才越多。
那些智慧迸发的瞬间
“即使在苦难当中,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
内部审计工作面对的困难重重,甚至会让我们陷入痛苦之中,但只要我们不停止前进的步伐,我们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总会发现审计线索,总会找到更合理的审计方法。
乍看的不幸,实际上是幸事
“即使你讨厌工作,但又不得不努力工作,那么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脆弱的心灵就能得到锤炼,你的人格就能得到提升,你就能抓住幸福人生的契机。”
相信很多人并不喜欢内部审计工作,即使我们讨厌它,但是只要我们去努力,经过时间的积累,我们的人格就会得到提升,我们也能发现很多改变我们人生的机会。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获得心中快乐的前提是劳动。每天认真工作,努力获得回报,才能让你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时间的可贵。”
“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
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常年出差、加班加点、不能照顾家人等等,会让我们觉得失去很多,但也会让我们收获快乐和成绩。人生不只是享受,而努力的工作之后才会享受到更美好的人生。
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
“欲望、恼怒、愚痴这三者都是卑怯之心,是让人陷于烦恼的最厉害的东西。”
“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
做审计的人,往往给人很教条的感觉,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我们能够专注地投入审计工作,一心追求审计创造价值,就会战胜其他的负面心态。
要每天反省
每天的审计工作日志是很好的改进工作的工具,千万不能当做形式。
磨炼灵魂,就会产生利他之心
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有了美好的心灵,就会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为社会、为他人着想,并落实在行动中,你的命运就一定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如果仅仅把审计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我们直到退休也只是台赚钱的机器。再平凡的审计工作,也是能够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和完善,也能够促进他人的内控、合规意识。我们只要干好审计工作,就是在为组织、在为他人着想。
二、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改变“心态”
“只要改变心态,每个人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天职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亲自制造出来的。”
从事审计工作时间长了,发现的问题多了,难免心态会受到影响。审计工作者需要不断地调整、矫正自己的心态。有了正确的心态,才能准确地瞄准目标,而不是把错误的对象当作目标。
“迷恋”工作
“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
有很多人真的很喜欢审计工作,钻研业务,总结经验,学习理论,撰写心得,慢慢地他们就拉开了与其他人的差距,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专家。也有很多人并不喜欢审计工作,要么选择其他岗位,要么也一干十几年,甚至直到退休,最后也没有什么建树,即使他们拥有高学历和大把的证书。
感动给人注入新的动力
“请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作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这就是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顽强生活的最好方法。”
做审计的人大多较理性。理性必不可少,感性也不可或缺,审计人要多给自己鼓劲,因为受到的白眼和非议并不少。
“抱着产品睡”
“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如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关爱之情,事情就很难做得出色。”
(这一节里描写了稻盛和夫抱着产品睡的真实故事:“我在炉窑附近温度适当的地方躺下,把水管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整个通宵我都慢慢转动着水管,用这种方法干燥,同时防止水管变形。”)
审计报告是主要的审计产品之一。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有些审计人员急于审计报告交出去,应付了事,不去琢磨如何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和价值度。如果审计人员不把自己的产品当回事,别人又怎么评价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呢?又如何能给予审计人员应有的尊重呢?
倾听“产品的哭泣声”
“当工作遭遇困境、迷失方向时,它能让你倾听到产品发出的窃窃私语,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使你的事业开始新的起飞。”
审计产品也是有生命的。如果审计人员不能让审计产品不断地成长,相应的,审计产品就不能在收获的季节长出丰硕的果实。
成为“自燃型”的人
“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要想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成为热爱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审计人员要成为“自燃型”的人,不仅仅是要“不用扬鞭自奋蹄”,而且要用热情点燃激情,用激情不断挖掘自己的能量,释放出自己的能量。
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
“为了顺利推进公司或团队的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个精力充沛的、起核心作用的人物。”
“这样的人将成为全体人的中心,宛如一股上升的气流自平地而涌起,将全体人员卷入,带动整个组织一起行动。像这样自己主动领头、带动周围的人把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的人,我把他们称作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
“无论什么工作,一个人单枪匹马总是很难做好。你一定需要上司、部下以及周围人的协助才能顺利展开。”
“热爱工作,就不会单纯按照上司的指示办,就会有自己制造旋涡的、自主努力的冲动。”
无论审计人员职级高低,他都可能成为能起核心作用的人。这种核心作用小则能在审计项目中起到关键效用,大则能在推动审计团队向更远、更高的目标前行。 仔细观察一下,相同资历的两位审计新人同时进入团队,很快两人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就不同,创造的绩效就不同。
能够起到核心作用的审计人员,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
能够起到核心作用的审计人员还很注重发挥团队协作作用,协助别人,也会善于利用别人的帮助。
三、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不断树立“高目标”
“人本来就具备使梦想成真的巨大潜力。”
“高目标就是促进个人和组织进步的最大动力。”
“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
“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
“无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而言,这都是铁则。”
审计部门要有自己的愿景,也要有中长期目标,目标设定应该可以量化,例如每年为促进组织节约成本1000万元元。
审计人员也要给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要设想通过审计实现什么样的职业发展。审计工作要谨慎前行,但审计人员要敢想,如果想都不敢想,就更没有前进的动力了。
把愿望渗透到“潜意识”
“愿望必定能实现。”
“人只要有了这种坚强的意愿,愿望就会变成行动,人就会很自然地朝着实现愿望的方向前进。”
“在人的意识中,潜意识的领域之广要大大超过显意识。经常反复的体验以及强烈的刺激都会进入潜意识。”
“每天,在拼命思索的过程中,愿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中。”
“要实现高目标,前提就是持续地怀抱能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愿望。”
首先要有愿望和更高的追求,这种愿望不是升值加薪,而是我们成为什么样的审计师?或者我们通过审计工作成为什么样的专家、人才、管理者、创新者、甚至创业者。如果没有愿望,就更谈不上潜意识了。
我们在审计检查中也会发现,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寻求审计线索、答案,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想法就会突然蹦到我们的脑子或眼前,这也是潜意识的作用。
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
“只有抱着这样强烈的愿望,使出浑身的力量,这个时候神才会愿意现身,才会向你伸出援手。”
“不肯付出加倍于人的努力,而想取得很大的成功,并维持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谓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是说到这种程度就行了,而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努力。将目标一次接一次向前推进,就要进行持续的、无限度的努力。”
“这种以短跑的速度进行长跑比赛的无限度的努力,就叫作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平平常常的努力,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成果,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是人生和事业成果的最强动力。”
审计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理论和业务知识,不仅要像其他专业人士那样精通,还要涉足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所以,审计人员需要加倍努力。不是我们发现不了问题,而是我们的努力还不够,是我们了解的信息还不多,是我们做的分析还不深入。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的机理
“为了自身的生存必须拼命努力,自然界的机理本来就如此。懒惰、不努力的植物不存在,不努力的草类无法生存。”
“动物也一样,不拼命求生必将灭绝,此乃自然的铁则。”
那些取得成绩的审计人员无不付出比一般审计人员更多的努力。我们和别人的差距不是在起点上,而是在努力的行动上。我们需要努力地去想,努力地去做,努力地寻找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审计之路。
四、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
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伟大的事业乃是朴实、枯燥工作的积累。”
“那些让人惊奇的伟业,实际上,几乎都是极为普通的人兢兢业业、一步一步持续积累的结果。”
“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坚持不懈。只要你坚持这样做,就能造就优秀的人格,而且会让你的人生开出美丽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看起来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却能坚忍不拔地去做,坚持不懈地去做,这种持续的力量才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基石,才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才是真正的能力。”
“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你这个平凡的人变成非凡的人,你就会具有强大的力量。”
再伟大的事业,如果细分到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都是很平凡的。我们撰写的每一份审计方案、工作底稿、审计报告都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基石。我们刚开始从事审计工作时会很新鲜、很有干劲,但时间一长,我们就会厌烦。审计工作无论从长期看,还是短期的审计项目,持续的力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也许我们再坚持一下,就会有更重要的审计发现,也许我们再坚持一下,就会从普通审计者蜕变为卓越的审计师。
比昨天更进一步
“工作的成绩和进度以今天为单位区分,然后切实完成。”
“在今天这一天中,最低限度是必须向前跨进一步,今天比昨天,哪怕只是一厘米,也要向前推进。”
“同时,不单单是前进一步,而且要反省今天的工作,以便明天要做一点改良、要找一点窍门。在前进一步时,一定同时是在改善、改进。”
“奔着每一天的目标去,让每一天都有所创新,就会天天前进,天天获得积累。”
“将今天一天作为生活的单位,天天精神抖擞,日复一日,拼命工作,用这种踏实的步伐,就能走上人生的王道。”
大数据审计、人工智能审计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审计模式与大多数审计部门还很远,但是只要迈出一步,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终究会实现更先进的审计理念。
审计工作是操作性很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所以需要不断地总结、积累、提升。每一天、每一阶段的进步是建立在客观、全面的总结、分析基础上的。
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
“京瓷公司创建至今,从来不建立长期的经营计划。”
“计划变更如果频繁发生,不管你建立什么计划,员工们都会认为,“反正计划中途就得变更”,他们就会轻视计划,不把它当回事。”
“自京瓷创业以来,我只用心于建立一年的年度经营计划。”
“小小的成就连绵不断地积累、无限地持续,这样,乍看宏大高远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这个方法就是最确实的取胜之道。”
审计人员不必过于考虑张欣晋级,不必担心以后内部审计会有什么变化,只要做好每一天的工作,通过工作积累经验、技能和思想的基石,终有一天会登上珠峰的。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如果只用自己现有的能力来判断决定“能做”还是“不能做”,那么,就不可能挑战新事业,或者实现更高的目标。”
“人的能力有无限伸展的可能。坚信这一点,面向未来,描绘自己人生的理想。”
““现在也许不行,但只要努力一定能行。”首先相信自己,然后必须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能提高”进行具体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通向光明未来的大门才会打开。”
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应用到审计中,企业组织的业务也在不断地变化,很多审计人员担心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审计工作。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审计人员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也在自己的努力下逐步提升,即使没有做过的审计任务,只要积极学习,深入思考,一定会找到完成任务的对策。
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相信能做,然后加紧努力,不久的将来就一定能做成。”
“将“不能做的工作”当作“能做的工作”,接下任务,然后发奋努力,达到实际上“能做”——从不可能中孕育出可能。”
“人的能力这个东西,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能力”,归根到底,应该采用“将来进行时”来估量。”
审计人员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经过努力是可以提升,同时,也要敢于尝试新的审计领域和新的审计方法、技术、工具。看似我们现在审计不了的领域,只要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聪明才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是可以完成任何有挑战性的审计任务。
“已经不行了”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当项目遇上难以克服的困难,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
“即使在工作被逼入“技穷策尽,已无办法可想”,不得不放弃的地步时,也不是终点,而是第二次开始的起点。”
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会面对各种复杂而艰巨的难题,无法再进一步开展检查,但是这个时候不要停止前进,可以换个思路重新出发。
审计人员也不要以一个、两个审计项目的得失而放弃今后的努力和尝试,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积极学习和思考,继续攻克难关。
苦难和成功都是考验
“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胜利和挫折的考验中,每一天都拼命努力,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的种子。”
再成功的审计项目也会成为过去,再失败的审计项目也能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每一天,每一个审计项目我们都要认真面对,不浪费每一分钟。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人生难免有失败的时候。”
“这时候绝不可心情郁闷,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确实,人生总有烦恼缠身,但是即使发生了巨大的不幸,好像真要活不下去了的时候,也绝不要痛苦得撕心裂肺。”
“失败了没关系。只要失败后认真反省,然后把精力转向新的行动,那么即使一时被逼入穷途末路,最后也一定能获得成功。”
“针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是采取卑屈、怨恨等消极的态度,还是把困难的任务当作自己发展的机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选择不同的态度,走不同的道路,到达的终点也会大相径庭。无论是工作还是人生,都是同样的道理。”
审计人员要面对的不规范的事情,甚至所谓“阴暗面”有很多,审计人员也会与被审计单位发生冲突,这些都给审计人员带来负面情绪和烦恼。审计人员要用自己的理性和审慎的态度来战胜感性的烦恼乃至愤怒。
审计人员在组织中的处境也尝尝不容乐观,然而审计人员不要因此增加非理性的烦恼,只要脚踏实地、勇于创新,总会为自己开辟一片天地。
哪怕险峻高山,也要垂直攀登
“只要允许自己稍稍妥协,那么持续的努力就会画上终止符。”
“秉持坚定的意志,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踏踏实实努力的人,不管路程多么遥远和艰难,到时他一定能够登上人生的山顶。”
通过审计工作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似乎像攀登险峻的高山,我们的努力和实现的价值也好像不成正比,然后我们每迈出一步,与山顶的距离就更加接近。
五、追求“完美主义”:怎样才能出色工作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只有在每天认真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产生。”
“成败取决于“最后1%的努力”。”
“如果不论做什么事都能贯彻“有意注意”,那么,不仅能大大减少差错和失误,而且当问题出现时,也能够立即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予以解决。”
审计工作的“完美主义”不是吹毛求疵,而是精益求精,是有意识地不断完善审计流程、改进审计产品,减少一切可以减少的差错和失误。任何“不完美”的疏忽,都会降低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橡皮绝对擦不掉的错误
“能够做成事业的人,都是掌握了“完美主义”,并将它贯彻始终的人。”
“在工作中有很多用橡皮绝对擦不掉的事情,而且,抱着“错了改改就行”这种想法做事,小的失误就会频繁发生,其中就隐含了导致无法挽救的重大错误的危险性。”
无论审计部门的负责人来自何方,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将犯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无论是乔布斯还是任正非,他们都是对产品和管理要求非常苛刻的人。
最重要的是“注重细节”
“事物的本质决定于细节,美好的事物产生于注重细节的认真态度。”
“比道理更重要的是重视经验。”
“具备优良性能的产品应该是外观令人赏心悦目的产品。”
“因为“外观”就是“最外显的品质内容”。”
“外表赏心悦目的产品也会让人觉得是性能优良的产品。”
“为了把产品做到这样的程度而不惜一切努力——这种“完美主义”,是企望登上“创造”这座高山山顶的人们无论如何必须具备的理念。”
审计检查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审计报告中不出现任何瑕疵……然而,审计人员应注意的细节远不止这些,还包括举止言谈等等。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就会让别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打打折扣。某种意义上说,形式上的细节其实是实质内容的反映。
事先“看见完成时的状态”就定能成功
“在头脑里思考再思考,反复进行模拟演练,就能看见未来。”
“当你对事情的各个细节都有了明确的印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成功。”
“缺乏强烈的愿望和深入的思考,事前看不到结果,那么,可以说事业和人生的成功都是靠不住的。”
抓住一切机会磨炼“敏锐度”
“这样一种细腻的“敏锐度”是在工作中“贯彻完美主义”必不可缺的。”
审计工作中要对结果有预判或预测,要在审计方案中明确每一步骤的细节,要多去考虑遇到哪些情况该采取哪些对策。那些老道成熟的审计人员不只是靠经验做出判断,而是其思考比别人多几步。
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将公司办成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公司,这个人物拥有出色的经营哲学。”
审计工作成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完美是一种追求不断进步的态度和过程。审计工作要想做好,不仅要有技术手段,还要有审计的思想和哲学。
六、“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创新
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实际上,那些没人敢走的泥泞之路,行走虽然艰苦,却通向难以想象的光明灿烂的未来。”
“每天,哪怕很少一点,也要在“创造性的工作”上下功夫。即使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若经过十年的积累,就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变化。”
“不满足于现状,总想做得更好,总想不断提升自己,有没有这种“想法”或许就是产生“成功”与“失败”之间差距的根源。”
“每天一点的钻研创新,日积月累,今天比昨天进一步,希望做得更好,这种“上进心”是工作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进入真正的“创造”之门的秘诀。”
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位审计人员人心,但是不断创新、改进工作的意识和习惯并不能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审计人员不能天天喊着创新,而不去花费一点点时间去钻研、思考。个人本职工作如何改进?审计部门、团队的整体工作如何改进?这是每位追求进步的审计人员要去想的。
“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暂且不说,审计人员能够“敢于走自己没走过的路”已很难得。创新并不能,难的是日积月累的创新。
外行的长处是可以自由发想
““外行”没有先人观念,不拘于既成的习惯、惯例,总能自由发想。这是向新事物挑战时最大的优点。”
“成就新事业,是那些不被任何成见束缚、冒险心强烈的“外行”,而不是在该领域经验丰富、具备许多常识、积累了许多经验的专家。”
做审计时间长了,审计人员往往会形成思维的惯性,受到思维的束缚。审计人员应该拓宽视野,多了解审计领域以外的知识,同时通过与同行或其他专业人士的交流来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还有,审计人员也要多换位思考,可以站在被审计者的角度,站在董事会或管理高层的角度来考虑事情。
审计人员也是其他领域的“外行”,正因为是“外行”,同样也没有思维惯性的束缚,只要有耐心,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敢于尝试,就有可能发现那些专业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
既然定了计划,就一定要实现
“在人的“思想、愿望”里面包含着成就事业的力量。”
审计工作要有计划性,并且要尽力去实现,这样能发现成绩和不足,才能使工作得到改进,如果不尽力实现,也就失去发现改进的机会。
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开拓新事业并让它获得成功的人,多数是天性乐观的人,他们能够开朗明快地描述自己的未来。”
审计人员要有乐观的工作态度,能够规划自己的未来,而且还要谨慎地为各种可能性准备预案。
将创造发明导向成功的“正确的地图”
即使每一天的努力和钻研创新只有很小一点点成绩,但是,如果积累1年、5年、10年,那么进步之大就极为可观,最终就能获得惊人的创造性的丰硕成果。
审计工作如果能够把其他领域的方法、技术借鉴到实务当中,也是一种创新。创新,是推动审计发展的核动力。
改善与改良最重要
“即使是平凡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断地钻研创新,也会带来飞跃性的进步。在每天的工作中时刻思考“这样做是否可行”,带着“为什么”的疑问,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持续不断地工作进行改善与改良,最终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成就。”
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变化。审计人员要让今年的审计工作胜过去年的工作,要不断地改进每一处工作细节,只有这样才能让审计工作由平凡变为出色,由出色变为卓越。
《稻盛和夫的《干法》和内部审计的“干法”》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