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吗?
原标题:为什么独立性不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基于内审职业道德规范的视角
先来做一个小调查,有多少内审同仁可以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时完整地说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来看答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列示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诚信正直、客观、专业胜任和保密。
有的同仁可能会惊讶于为什么没有“独立性”?我们不是常说“独立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吗?没错,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中并没有“独立性”这个要求。“独立”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中的一部分,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比,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将“独立”替换成了“诚信正直”,而其余几项规范均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相一致,这就是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外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之间的唯一差异。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首先,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和初心。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在形式上独立于一、二道防线,但属于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内部审计工作本身与外审不同,它不是鉴证业务,它的终极目标是为组织保驾护航,创造价值。从这一角度出发,内部审计更多的是一种管理活动,最终是要用管理的视角去解决问题。管理的视角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综合各种因素,达到最佳均衡。所以,从这一点上讲,独立性不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其次,从内部审计的工作模式上看,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与一、二道防线进行充分沟通,并借助一、二道防线的工作成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一、二道防线风险管理工作的成果,充分听取一、二道防线对审计计划的建议,有效识别审计重点。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执行内审项目主要关注的是操作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和道德风险,而如果不能全方位地对公司各类风险进行把控,则难以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创造的功能。此外,内部审计部门还可以将了解到的最佳行业实践经验作为管理提升建议与一、二道防线进行分享,不仅可以直接体现内审价值所在,而且间接实现了内审宣传,树立了内审威信,为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创造了有利的内部环境。因此,从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上看,独立性不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那什么才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呢?当然是“诚信正直”。诚信和正直是保证内审人员在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模式下出具客观、公正审计意见的基本前提。诚信的要求是“对自己诚实”,内部审计人员在面临判断和决策时,首先要对自己诚实,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不歪曲事实、不隐瞒审计发现、不进行缺少证据的判断、不做误导性或含糊的陈述、不屈从于外部压力而违反原则。各位同仁可以品一品,是不是如此?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吗?》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