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价几何
上一季《奇葩说》里面有一个辩题在网络上面火了,“如果博物馆失火了,你是选择救画还是救猫。”
这个话题当时在网上辩论的非常火热,其实无论选择救什么,都是一个出于价值观的考虑,没有什么对错。这种题目立场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提出不一样的观点。
昨天看到了两副不同画作的命运,所以觉着可以重新考虑一下名画的价值到底在哪?那么如果我们选择救画的时候,我们救的价值到底在哪?
也许救画代表救的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一个凝固的艺术价值,是远方的哭声。但一副价值连城的画作,他为什么值这么多钱?
那就来看两幅命运带有翻转的画作。
首先第一幅是《戴金盔的男子》,这幅画作曾经价值连城,因为这是大画家伦勃朗的作品。无数艺术评论家对画作的光影运用赞不绝口,不吝惜各种溢美之词。但1985年之后,这幅画作突然变得无人问津,价格掉头向下。原因是后来有人证明,这幅画并不是伦勃朗的作品,而是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生的画作。
然后再看这一幅画,2005年有人用一万美元买下了这幅画,而12年后2017年它在一次拍卖会上卖出4亿5千万的天价。价值提升4万5千倍。恐怕你在天使轮投资了阿里巴巴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投资回报率。这仅仅是因为人们证明这幅画其实出自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之手。
两幅画作,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他们价值起伏前后本身没有任何变化,同样的色彩,同样的构图,同样的艺术价值,但却因为不同的作者,就直接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差异。
那如果你再看到一幅画的时候,你敢直接根据这幅画本身说,这“应该”值多少钱么?你不敢,因为画作本身的价值并不仅仅来自于画作本身的艺术水准,更来自于这幅画作本身的故事,来自于人们对于这幅画作意义的想象。
所以再来看如果选择救画,你从博物馆里面救出来的是什么?是人类艺术的瑰宝么?其实从艺术角度上来说,一个艺术流派开创之后,后人在其基础上发展壮大并不困难。你即使不救他,以现在的电子档案能力,除了无法继续以真身展出,它也会永久的留在人类文明中。
你救出来的其实是一群人记忆的载体,是一块注意力磁铁,是一个盛满故事的容器。你救出名画的动作,不仅仅是在挽救这幅画的价值,更是在为这幅画叠加上新的价值。
这样下一次拍卖中,这幅画的简介中就又可以增加一条,在2020年的一次博物馆大火中,被好心人所救,幸免遇难。想必这幅画的价值又会提升一截吧。
END
作者:锅哥不姓郭
《名画价几何》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