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们,“流量”的局

现在有一种明星叫做“流量明星”,顾名思义就是这种明星有着非常大的号召力,只要有这个明星,就可以带来大量的粉丝流量。“流量”这个词最早来自于互联网行业,就是指访问网络的设备,访问网络时候产生的“数据量”,最早反应的是一个网站的人气量。现在也化用到明星的人气。

但“流量”这个词好呀,比人气这个词好。因为在互联网经济的环境下,网站的流量就是变现的基础,所以在互联网上,流量约等于金钱。那“流量明星”就直接等同于赚钱明星了。那这个名字对于商业来说,还是太有吸引力了。

那为了这个“流量明星”的名头,自然就有人开始刷流量,假装是流量明星。动不动就刷个上千万的点击,转发什么的。有的明星的微博关注人数超过一个亿。想想什么概念,就是每13个中国人里面就有一个微博关注了她。咱们简单的环顾一下周围,问问身边的人,可能也觉着这个数据有点虚高了。

那刷流量这个事情到底有效么?我不太关注明星运营这个行业,不太知道具体的数据细节,但我想应该是既有效也无效。为什么说有效,因为在刷流量的初期,这种做法应该是有效的,因为人总有从众效应,初始阶段刷出来的流量会成为更多关注的诱发器。

这个效应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之前有科学家做过实验,让受试者盲听音乐然后为音乐打分。如果在试验中,研究者刻意的提高一些歌曲的点击量,那后续的受试者选择点击量高的歌曲的比例也会大大提升。

所以刷流量可以理解为滚雪球效应那最初的一个小雪球,大家都希望通过一些小的刷出来的流量最终引爆整个人群的关注。

但为什么又说刷流量这个事情无效了呢?很简单,当只有你一个人刷流量的时候,这种引导效应会比较明显,如果当大家都开始刷起流量了呢?那这就成为了一个没啥意义的军备竞赛了。

就好像大家看一场篮球比赛,本来大家都坐着的,看到的视野都差不多。然后突然一个人站起来了,那当只有这个人站起来的时候,自然他的视野就会好很多。但很快大家都会站起来看球,所有人的视野又都和坐着的时候差不多了,只是现在大家就都只能站着看球了。

刷流量也是差不多的感觉,当所有人都开始刷起流量来之后,人们对于流量这个事情也就没有那么敏感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中间有水分。但作为明星经纪团队又不能不刷,否则曝光机会就完全没有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明星团队只能参与这场军备竞赛中,大家一起刷刷刷。

不好的结果是明星团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做这种可能意义不大的事情。可也有好的结果,就是着实创造了一个行业,养活了一群水军。

其实关于刷流量这个事情,也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在这种困境中,即使你是一个看清一切的局中人,也很难跳得出这“局”。 

明星们,“流量”的局》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www.bookhoes.com/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