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文章
有趣!在《存在主义咖啡馆》中读到萨特对“自欺”的理念与《被讨厌的勇气》中的“外部因果论”和“自卑的借口”有微妙相通之处,对于想改变不良现状的人而言很有帮助:
萨特:“自欺是对自由的恐惧和责怪、妖魔化他人的倾向…只要我们认为自己是被种族、阶级、民族、历史、工作、家庭、遗传、童年影响、事件、性别,甚至是潜藏在我们声称自己无法控制的潜意识中的内驱力所造就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自欺。” “…我或许不能选择我会遭遇什么,但是从精神上来说,我可以选择如何看待它。” 《存在主义咖啡馆》
阿德勒:“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例如前几天就有人说自己始终无法结婚就是因为幼时父母离婚的缘故。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来看,父母离婚对其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与自己的婚姻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但从阿德勒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把这种论调成为”外部因果律”…”
在下一章里继续指出:“那些用语言或态度表明自己的自卑情结的人和声称”因为有A所以才不能做到B”的人,他们的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没有A,我也会是有能力、有价值(一定能实现B)的人。” 《被讨厌的勇气》
题外话:就像我观察到的,童年经受家庭暴力的人,一种在下一代孩子或他人身上延续暴力,但还有一种更理解暴力的危害,而更去爱护与疼惜他人。受到前因的影响,不能当成自己继续犯错的托辞!
《读书笔记》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