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在中学课本还能留多久

唐诗为镜照汗青

第十七章(下)

长安米贵居不易  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堤断桥


白居易在风景秀美的杭州担任刺史期间,写下了那首被选入语文课本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诗里的“白沙堤”,就是今天西湖上的白堤。很多人(包括杭州本地人)都以为这条白堤是白居易所筑,非也非也!白居易筑的是“白公堤”,西湖上的是“白沙堤”。但白居易曾经疏浚西湖水系、造福当地百姓的政绩是确凿无疑的,据说他离开杭州时还留了一首《别州民》: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惟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杭州百姓很怀念他,有意无意地把西湖上秀美的白堤说是白居易所修,也算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我初到上海读大学时,第一个国庆节就急不可耐地跑到杭州去看慕名已久的西湖,一见之下果然是秀美绝伦,“人间天堂”名不虚传。白堤上最有名的景点当然是断桥,但我在这白娘子泡到许仙的断桥上低头寻摸,走了三个来回,也没看出断在何处,只好大胆请教几位本地人:“请问一下,这座桥为什么叫断桥啊?”被问者都是一边摇头说不知道,一边用鄙视的眼光打量我,意思大概是:我们一直就这么叫的,还有“为什么”吗?


我想了想,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得去问什么样的人,正好瞄着一位正在湖边锻炼的貌似退休知识分子的老先生,于是向人家请教这个问题,果然得到了靠谱的答案。原来每当瑞雪初晴,站在附近的山上眺望,桥的阳面已冰消雪融,而阴面依然白雪覆盖,雪链在桥中而断,看起来仿佛是桥断了,故名断桥。

《卖炭翁》在中学课本还能留多久

从断桥上走过一段白堤,便到了传说中的孤山。与孤山有关的名气最响的人物是《笑傲江湖》中被关押在此多年的一统江湖日月神教任我行任大教主,但有真实身份证的名人却要数“梅妻鹤子”的林逋。林逋是中国历史上一只手数得着的著名隐士。因他逝世后宋仁宗赐谥号“和靖先生”,所以世人称他为“林和靖”。林和靖颇有诗名,但说实话,我连一首也记不全,只能背得两句。张若虚仅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号称“孤篇压全唐”,已经令很多人不忿;林和靖更过分,只靠下面这两句诗就在诗歌史上稳稳地抢得一席之地。凭什么呢?若为历代咏梅诗评个名次,这一联基本上稳居榜首: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沙宝亮唱的那首《暗香》,出处就在这里了。梅花这种隐隐约约、似有还无的清幽香气,特别契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品位上胜于浓烈有余、含蓄不足的桂花、水仙之类,成为文人墨客心目中的顶级花卉。所以欧阳修评论道“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王士朋的评价则是“暗香和月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


其实林和靖此句并非原创,五代南唐诗人江为有一联是“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咏的是竹子和桂花。林和靖只改了两个字,变成“疏影”和“暗香”,用以咏梅,遂成千古绝唱。这事放在今天,不知道会不会被江为告抄袭,但林诗这两字的境界明显高于原诗,可谓点石成金。

《卖炭翁》在中学课本还能留多久

 

卖炭翁


在杭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不仅修堤治水灌溉出良田千顷,还主持疏浚李泌留下的六井,解决了人民的饮水问题。离任时他两袖清风,只带走了两片天竺石,甚至将大部分节余的官俸留在州库之中。后任刺史们在公务周转不足时便去借用这笔基金,事后再补回原数。优良传统延续了五十年之久,一直到黄巢之乱时,文件多被焚烧,这笔钱才不知去向。


白居易离开杭州以后,对江南美景依旧魂牵梦萦,写出了《忆江南》词三首。第一首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因为入选语文课本而脍炙人口。“蓝”是指蓝草,这是一种叶子可以用来制造青绿色染料的植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里的“蓝”字是同一意思。第二首虽然名气稍逊,绝对也是杰作: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语文课本中还有白居易的一首《卖炭翁》,我每次读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忍不住发一声长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全诗以浅白的用词、强烈的对比,将体制外人民被体制内临时工随意抢夺的困苦处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但“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结局,也不算特别悲催。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老人八十五岁高龄了,还在街头骑三轮卖苦力度日,更为不幸的是,那位老人路遇不良城管抢车,尽管苦苦哀求并自扇耳光,但仍被没收电瓶。另外还有新闻说,我们个人拿到的税后工资只有企业人力成本的60%左右,其他部分都是交社保和个人所得税了,而我原本一直以为社保和个人所得税有一部分就是派到保障孤寡老人基本生活的用处上……怪不得大家说天朝的新闻只能分开看,千万不能看合订本,否则会产生幻觉。


卖炭翁应该庆幸和白居易一起早生了一千多年,否则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一车炭,而是赖以生存的牛车直接被没收了。鲁迅先生将中国人在历史上的处境分为两个尴尬的时代,被看了不爽的人请出了中小学语文课本。这篇可能让某些大人们也很不高兴的《卖炭翁》还能残留在语文课本中,实在是一件很侥幸的事。

“大历十才子”中的李益有首名篇《江南曲》,描绘了一位妇女对丈夫常年在外经商的闺怨之情: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若以此诗为谜面打唐诗一句,谜底正是白居易的另一首代表长诗《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轻别离”。《长恨歌》不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之中,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前半段的内容少儿不宜,所幸《琵琶行》得以全文入选。


当时白居易因为上书直言政事而被宰相所恶,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在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经常用偏远地方的刺史、司马这类官职来安置被贬的中央高级官员,基本上属于变相发配。白居易在江州郁郁闲居两年后,有一天在浔阳江上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时红极一时、年老却被人抛弃的歌女,听到她所弹的琵琶曲,不由地伤怀对方和自己的人生际遇,便写下了这首《琵琶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其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都是传世名句。

———华丽丽的分割线———–

备注:

1.《唐诗为镜照汗青》《宋词一阕话古今》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当当、京东、亚马逊、新华文轩等网站发售。需要签名版的话,请在公众号发消息给我。

外封:

内封:

2.欢迎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可以点击右上角省略号进入”查看公众号”,再点击”关注”。或者扫描最下方的二维码。

3.如果想查看前面的篇章,请关注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卖炭翁》在中学课本还能留多久》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3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