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梅爱国爱唐婉
宋词一阕话古今
第二十七章(上)
亘古男儿一放翁 映日荷花别样红
轻启战事
嘉泰四年,韩侂胄打算为北伐做舆论准备,先追封岳飞为“鄂王”。此为岳飞所获得的最高爵位,所以如今西湖岳庙中墓碑上就是“宋岳鄂王墓”五个字。开禧二年,宋宁宗将秦桧死时追赠的“申王”爵位又给追夺了,并将原来的美谥“忠献”改为恶谥“谬丑”,在制词中痛斥其罪:“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这是官方第一次在红头文件中正式责备秦桧,终于接受了半个世纪以来民间早有的公论。在进行崇岳贬秦的舆论铺垫后,宁宗下诏命韩侂胄主持出兵北伐。
然而当时很多人都能看出来,宋廷虽然政治准备充分,军事准备却严重不足。武学生华岳上书反对在此刻主动挑起战事:“万一国家首事倡谋,则将帅内睽,士卒外叛,肝脑万民,血刃千里。此天数之不利于先举也!将帅庸愚,军民怨怼,马政不讲,骑士不熟,豪杰不出,英雄不收,馈粮不丰,形便不固,山寨不修,堡垒不设,吾虽带甲百万,馈饷千里,而师出无功,不战自败。此人事之不利于先举也!”著名主战派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叶适也拒绝起草宣战诏书,认为轻率北伐“至险至危”,应当“备成而后动,守定而后战”,先加强江防。
但是已经被热血冲昏了头脑的爱国中年韩侂胄一句逆耳忠言也听不进,只急着建功立业,去请当时最有名的大才子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李璧起草了《讨金檄文》以鼓舞士气:“天道好还,盖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兵出有名,师直为壮……西北二百州之豪杰,怀旧而愿归;东南七十载之遗黎,久郁而思奋……言乎远,言乎迩,孰无忠义之心?为人子,为人臣,当念祖宗之愤!”自从符离之败后,陆游等待朝廷再次出兵恢复中原已经望眼欲穿地期盼了四十多年,一听到消息自然欣喜若狂,立刻写了一首《老马行》,末四句为: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在开禧北伐的初始阶段,先发制人的宋军出师顺利。但没过多久,除了名将毕再遇(岳飞部将毕进之子)一路之外,余军皆败。吴曦(高宗朝抗金大将吴璘之孙)在四川图谋割据为蜀王,里通金朝按兵不动。东线无忧的金军遂兵分九路南下,前锋直抵长江,宋廷大为震恐。
在此危急关头,之前一直给韩侂胄北伐泼冷水的叶适请求出任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亲身担任前线指挥官,以劣势兵力坚守城池配以劫寨,屡屡重创气焰正盛的敌军,金兵不得不解围后撤,战局才得以稳定。他又在长江以北屯田筑堡,招聚流民,巩固住了江淮防线。时势的进展证明了华岳和叶适很有先见之明。
爱国和报国都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实干的精神,而不是靠动一动笔或者敲几下键盘,喷几句“杀光金狗”“收复菲律宾省”“炸沉东京”的嘴炮。放眼今日之网络,如韩侂胄般志大才疏之流何其多,如叶适辈智慧实干之人何其少。纵然叶适、华岳复生,也照样会被一众爱国青年的口水淹死。
亘古男儿
金国在战争中占据上风后,要求南宋交出首谋。开禧三年,史浩之子史弥远在杨皇后支持下暗杀韩侂胄,派使者带其头颅送往金国,留下了南宋外交史上丑陋耻辱的一页。第二年即嘉定元年,南宋与金国订立“嘉定和议”:两国疆界不变;南宋交纳“犒师银”三百万两给金国;增加岁币和银帛;南宋皇帝对金国皇帝的称呼由以前的“叔”改为“伯”,从比亲爹小一点儿升级为比亲爹还大一点儿,屈辱性比之前的“隆兴和议”更加强了。史弥远从此擅权二十六年,成为导致南宋衰弱直至灭亡的权奸,真是史浩的不肖之子。
在家乡日盼夜盼捷报的陆游,等来的却是韩侂胄被杀、史弥远上台、“嘉定和议”签订、北伐彻底失败的一个接一个坏消息,不禁仰天长叹老泪纵横。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再也不可能熬得到下一次王师北进了。
很多时候,人是靠希望活着的。这个希望一旦破灭,健康就会迅速恶化。八十四岁的陆游本来还算精神矍铄,但就在嘉定元年开始急剧衰老。这一年春天,他由儿孙搀扶着最后一次游了沈园,走到熟悉的葫芦池畔,颤颤巍巍地口占一绝《沈园葫芦池诗》:
可怜情种尽相思,千古伤心对此池。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回到家后,又拿起纸笔,缓缓写下一首《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越老越怀旧是人类的普遍感情。但陆游对唐婉的眷恋之深,如此的至死难忘,竟令人有喉头窒息之感。此时他应该感觉到,自己很快也将随唐婉而去了。嘉定二年秋天,在世上再无眷恋也再无盼望的陆游染病不起。拖到入冬后天气越来越冷,病情逐日加重。十二月二十九日(正是岳飞的忌日),回光返照的放翁硬撑着坐起身来,向家人要来纸笔,留下绝笔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写罢将笔一搁,就此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他在油尽灯枯前完成的最后一首诗歌,居然以其简单朴素的词语、浓烈深厚的情感成为了他漫长生命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爱国,是他平生诗歌创作中的第一主题,所以在我看来这首遗恨无穷的《示儿》作为绝笔是非常完美的。如果搞一个中国史上“爱国诗人”的排名,无论从作品的数量、质量还是从主题的聚焦度来说,放翁都能毫无疑义地高居第一。其他爱国诗人往往只是作为旁观者讴歌沙场报国的英雄将士,而陆游的最大特点是他不但付出了实际行动,有从军的亲身经历,而且终其一生强烈希望再次亲身加入到这个危险的事业中去,这个区别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梁启超先生有诗《读陆放翁集》,其中两首如下: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放翁集中胡尘等字,凡数十见,盖南渡之音也)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
梁任公可算是放翁跨越千年的知音。陆游有名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看起来认为佳句非人力苦苦雕琢可得。但实际上他写诗非常勤奋,留存于世的有九千多首,平均每三天就要作一首,论产量在诗人中排名第一——当然,前提是号称写诗四万多首的乾隆皇帝不参加评选,因为那些“一片一片又一片”之类的东西基本不能算诗,即使硬要算的话也没有任何价值,爱新觉罗·弘历的诗你连一首都背不出来便是明证。陆游的诗歌主题总结起来也挺容易,不过三个词:爱国、爱梅、爱唐婉。
那位拒绝为韩侂胄南园作记的杨万里,字廷秀,比陆游小两岁,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榜群星之一。
—-都看到这里了,不顺手转发一下?——
《唐诗为镜照汗青》《宋词一阕话古今》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当当、京东、亚马逊、新华文轩等网站发售。需要签名版的话,请在公众号发消息给我。
外封:
内封:
《爱梅爱国爱唐婉》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