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中的杂物看家庭的贫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这样导致了社会的总产出越来越多。同样单位的人*时间,单位产值越高,劳动者得到的报酬也就越高,社会就越富有。

这一段说法,差不多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思想精髓了。


**
分**
隔**
线
*
*

三十年前,我南京工作的时候,南京人当时爱看《扬子晚报》,上面经常有一些关于家庭如何做美食的文章。那个时候,我的收入低,买不起美食打牙祭。我阅读过那些如何做美食的文章,仿佛我吃过了那些美食一样。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篇文章,是家里如何做“烤鸭”。南京人喜欢吃挂炉烤鸭,我偶尔打牙祭,也会买上四分之一的烤鸭尝尝。文章中,列出了家庭里做烤鸭的必备工具清单,最关键的烤炉可以用烤箱代替。我读了后,就想,以后我自己也可以买一个烤箱做烤鸭了。

现在回想我当时的想法,觉得很可笑。

我自己做烤鸭,肯定要先摸索一下制作工艺,头几批的味道肯定没有专业的烤鸭店的味道好。现在即使有人送我一只烤箱,把制作烤鸭的工艺给我一份,我也没有心情去新手试一下自己做烤鸭了。

**分**隔**线**

有一回,我突然想吃“回锅肉”。我突发奇想,自己做回锅肉。到肉上找到做回锅肉的步骤和技巧,就学起来。结果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在自家厨房先后试了不下20次。每次的味道,总觉得比餐馆里的味道差。做得最好的一次,也觉得和餐馆的比起来,差那么一丢丢。

最初做的时候,如何把肉片切得很薄,费了一番心思,后来知道放冰箱里先冻一下,可以解决。

回锅肉回锅煎的时候,总是粘锅,后来知道,要把锅烧得很烫,再下油,然后肉再下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油要越多越好。

最初回锅肉在油里煎的时间掌握不好,书上说,要看到肥肉发金黄,结果瘦肉煎老了,嚼不动。

怎么做,都没有餐馆里的回锅肉味道。

看到有的家庭,为了省钱,家中存了很多用得很少的杂物工具,舍不得扔。总以为,下一次会用得上。那些杂物工具,按现在的房价,在家中存贮的成本,真的是很高了。



我们的大脑,进化成注重眼前的利益而不能看长远的利益。

**
分**
隔**
线
*
*

有一回妻上街买菜,顺便到一个卤菜摊上买了一点熟食。回来告诉我,很多年轻人在卤菜摊前人排队。

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直接花钱,找专业的人来解决。不要什么都想着自己去弄。自己可以用省下的时间去做时间价值更高的事,从而实现了社会的专业分工。

那些在卤菜摊前排队买卤菜的人,应是模模糊糊地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专业手艺,通过社会交换,得到了报酬,然后用得到的报酬去买其它人的商品。

从家中的杂物看家庭的贫富》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3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