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真的可以为领导干部精准画像吗?
经济责任审计为审计对象,也即领导干部“精准画像”,这样文章也被人写过很多,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很多。
但是,仔细想想,经济责任审计真的能为领导干部精准画像吗?这
本来就是一个比喻,
作为审计人员,为啥要拆自己的台呢?
画像就是画像,如果能精准画像,就像油画那样,为什么不直接拍个照片呢?既然是画像,那可以有几种可能,一是画得像,且能把特征画出来;二是画得虽像,但特征不明显;三是画得不像,但特征明显;四是画得既不像,特征也没表现出来。
比如给人画像,经过精准画像以后,张三就是张三,李四就是李四,王二麻子还是王二麻子。
那画像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人知道他们分别是张三、李四和王二麻子,还是让人知道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长什么样?
那就是知道了张三、李四和王二麻子分别长成什么样子,然后又能实现什么目的呢?
那些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为领导干部精准画像的做法,往往是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分别计算各个指标的得分,并各个得分反映在一张图上,通过这种可视化的效果,来为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画像。
评价指标体系就是设定画像的框架,而且各个指标在框架内有固定的位置,比如眉毛应该在脸部的上方,鼻子在脸部的中部,嘴巴在脸部的下方……
然后,根据各个指标的数据进行“描眉画眼”,指标数据好一点,眉毛就浓一点?眼睛就大一点?这样也不对,大家的审美观也是不同的……
如果整个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体系,那么领导干部的不同履职情况该怎么处理呢?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履职时间长,有的履职时间短,有的是分管全面工作,有的是分管部分工作,而且不同单位里,分管的情况又有区别。当然,这是对有许多子分公司的较大集团公司来讲的。即使在同一个单位内,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也都会有不同的。
针对不同履职情况的领导干部画出来的像会怎么样呢?有的分管全面工作,画出来的画像是一张完整的“脸”。那些只分管一两个条线工作的领导干部画出来的像是什么样子呢?“半张脸”?“一只眼睛”?……
不知道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为领导干部画像是谁第一个提出来的,提出来的时候一定其依据的。然后,大家也都接受“画像”这种说法。再然后,大家逐步往“精准画像”上努力。
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来说,一系列的经济责任审计指导意见的出台,也使经济责任审计更加全面、更加成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也越来越细。经济责任审计从经营成果的真实性、经营行为的合法和合规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到经营行为的效益性、重大决策的科学性、重大政策执行等方面转变。这也为“画像”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颜料。
或许,我们对“画像”的理解有些片面,这里的画像是不是可以指各种各样的物体像呢?有的画出来是个杯子,有的画出来是个碗,有的画出来是匹马,有的画出来是头牛…即使借助数字化手段,对领导干部经营行为涉及的经营数据进行全量地分析,那只是精细到“画像”中的“毛发”、“血管”等,而最关键的还是审计重点是否符合管理要求。
既然是“画像”,其作用就应该为上级领导和人事部门提供更直观的评价结果,不过这种画像外行能看懂吗?可能一份体检报告的可读性会更强一些吧。
还有,画像往往是二维图,而要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还需要有一个可以虚拟动态立体图像,以便于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评价。
写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说,你这是无理取闹,无中生有,无事生非。不错,确实有这个嫌疑。
记得有位大学老师发表过一篇内部审计未来5大趋势的文章,当有人发表文章提出一些不同看法时,这些大学老师就急了,执意让作者删文,理由是这篇5大趋势的文章是理论性的,会与实务有冲突。不管理论还是实务,有人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哪怕幼稚、不成熟的想法也是正常的嘛。
经济责任审计真的可以为领导干部精准画像吗?
《经济责任审计真的可以为领导干部精准画像吗?》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