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内部审计中工程审计的管理

作者:燕归来

微信号:Pmq_2003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

 工程审计是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因其专业性和重要性一直位列内部审计重要职能之一。本文讲一下工程审计内控的要点,侧重管理,实践经验,希望通过分享有益于大家的工作。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施工费用是重要的支出组成部分。对于一个资产几十亿元的规模企业,每年的项目施工费用和生产技改维修费用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亿元,如果内控做不好,极易滋生腐败,造成经济损失。

       内部审计中工程审计的几大要素:

       一是架构设置。 因为预算人员的高薪和专业性,甲方业主很多舍不得聘请专职的预算人员,以委托中介外审为主。从实践经验来看,外审中介和内审预算效果有着重大差异,外审不可能尽心如内控,过程监管的深入也难到位。

 如果公司规模足够大,建议在工程部设置两名预算人员,一个土建专业,一个安装专业;在审计部设置两名预算人员,也是一个土建专业,一个安装专业。如果实在觉着资源浪费,可以设置两名预算人员在工程部,外审由审计部牵头,实行内外审监督并行。


 二是职责设置。工程部预算人员主要是参加工程招投标,审核存档合同,监督合同履行,重点是进度控制,隐蔽工程监管和签证变更的核验,这是施工费用控管的核心与基础。审计部预算人员则是对工程部审计人员的初审进行复核监督,对接和复审外审。外审和内审需要互相交叉,发挥更好的监督职能。


 三是具体操作。

 3.1 选择中介结构,最好是选择两到三家。通过招标议价的形式,选择有经验和实力的事务所。一般中介费都是标准的,优惠的区间也差不多,最核心的是事务所的实力。具体说就是中介法人、负责人、具体经办人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只有专业、敬业、认真、诚信、正直的人才有可能把外审做好。

 3.2 明确岗位职责,设定合理的绩效政策。四位或者两位预算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明确,工作的标准,工作的考评要预先设置好并严格兑现。

 我们对工程部预算人员施工单位的送审审减比例有要求,外审前的内审把关质量以中介机构外审的审减率为准,现场的巡查重点关注施工内容与定额要求及签证变更情况是否相符,及时掌握施工费用的真实构成情况。

 审计部预算人员对工程部预算人员的初审进行复核,对符合的结果给予客观评价。负责整理内审资料委托外审,督促中介及时完成外审并对接结算资料。工程预审和施工单位对接,审计预算和外审单位对接。

 审计外审对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进行抽查复审,按合同兑现外审失职的违约责任。对于不需要外审的零星工程,由审计预算负责对工程外审复审,对问题的处理和奖惩按照外审设置。

 3.3 抓好过程控制,认真兑现奖惩。

 3.3.1施工计划报至业务部门,预算人员参加业务部门组织的招投标或者是比价审核,要知道施工的具体要求,把关施工费用的构成和结算标准。

 3.3.2预算人员审核存档合同,进一步明确施工要求和标准及结算依据和方法等关键信息。

 3.3.3按照岗位职责和绩效设置,工程预算做好过程控制,包括进度预算审核,签证变更审核,现场核验内容等;审计预算做好复核监督,控制好进度款不要超出合同要求。

 3.3.4对于施工单位按照标准和要求报送的结算资料先内审,不需要外审的出具定案表通知施工单位开票挂账结算,对于需要外审的整理好资料后交审计预算转事务所外审。

 3.3.5对于外审返回的审计报告,审计预算抽查复审,按合同对事务所的一审结果进行鉴证并兑现奖惩。

 3.3.6对于不需要外审的,审计预算进行复审,审计结果参照外审合同,兑现工程预算和审计预算的绩效考核。

 3.3.7对于外审一审或者审计预算复核的结算,随机抽取一部分委托其他事务所复审落实监督。

 3.3.8预算人员每月对已测量验收工程量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当月出具结算报告数的20%,尽量有计划地涵盖各施工单位,各厂区单元,各专业等,以实现全方位监控。

 3.3.9要求初审,外审,复审发现问题和确认审减的,每月形成审计问题汇总和分析,据以规范施工费用过程管理,亡羊补牢,避免重犯。


        四是团队建设。

 因为施工费用审计的特殊性,需要预算人员加强自律,在规范操作和落实监督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强化廉政教育。这就需要思想教育和手段保障相结合,不断优化施工单位和中介机构,并在任务分配时注意调整和换防,目的是减少和规避利益瓜葛滋生腐败,这是抓好施工费用管理需要重视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对发现问题的总结分析,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制度。从施工计划的提报,到施工单位的选择,到取费标准的确定,到合同的签订,到派工的下达,到过程的监管等。通过签证变更的规范,进度付款的把控,完工测量验收,理顺结算资料、工程量的抽查,把内审和外审结合,初审和复审结合,并配套绩效和考核,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积极性,避免出现系统性的腐败问题。

 即使如此,现实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希望不断总结和学习交流,持续提升内部审计工程审计管理。规范操作本身没有问题,如果按照规范去做。只是在利益驱使下,在责任心缺失下,整个链条上的人是否用心认真去做,才是成败的关键。规则需要有,标准需要有,手段也要有,兑现要认真。这恰是审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有机会,需要监管。

经验分享:内部审计中工程审计的管理》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