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薛兆丰老师的专栏,提出过一个问题,谁最应该来当老板?一般来讲我们对这个问题,感觉老板就是天生存在在那里的一个物种,出钱的人就应该当老板,指挥别人,职级比我高的人就是老板,指挥别人。
而经济学家不是这么考虑问题的,他们都会以一个系统最大化效用的角度来来看待一件事情。那么以一个系统产出最大化的角度来看,谁最应该当老板呢?
这里面有三种情况,出资本的应该当老板,投入专用资源的应该当老板,工作成效无法被监督的应该当老板。这几个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总结一下,其实就是谁越在乎这件事情,谁就应该当老板。
首先拿资本来说,投资者用钱买了厂房和机器,这笔钱就压在这里了,是放在那动不了的,大家都能看到的。资本在这个体系中是没有办法出工不出力,而劳动者却可以的。工人的人力资本是跟在身边的,是很容易在里面偷懒出工不出力的。
这样在资本和劳动力的合作中,劳动力更容易占资本的便宜,而资本家更担心自己的损失更在意这件事情,所以想要这个系统达到最大的产出,就要让资本家来管理,监督劳动者,防止他们出工不出力。
然后再说说提供专用资源的人为什么应该当老板。比如一个歌星开演唱会,灯光,舞台,音效和歌星之间,谁应该听谁的》显然都应该听歌星的,为什么呢?
因为在这个合作中,歌星是专用资源,他只能给自己开演唱会,而其他的灯光,舞台,音效都是通用资源,他们还可以为其他的歌星服务。所以对于开演唱会这件事情上来说,歌星是最在意的,只有他来当老板,才能让这个演唱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演唱会其他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用打工的心态来做这件事情,但歌星本人不可以。他必须全力以赴,因为任何演唱会中任何闪失都是他损失最大,他最有意愿让这件事情做到最好。那么既然他意愿最强,就应该他当老板才可能够把演唱会办的最好。
最后说说谁的工作不易被监督,谁应该来当老板。比如说一个公司的CEO,他的工作是没有办法直接监督的,他中午出去吃饭是为了客户关系,还是为了私人友谊这个没有人可以监督,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是思考企业战略,还是在睡觉也没有办法监督的。
对于这样的职位,使得系统产出最大化的制度就是让别人拿固定收入,而他们拿剩余价值。就是说他们的收入和业绩挂钩,于是他们成了更在意公司的人,也就更适合当老板去监督别人工作。
所以当老板的逻辑不是因为他们是老板所以他们更在意公司,而是因为他们更在意公司。只有让更在意公司的人当老板,企业的产出才最大。
那反过来说,如果是一个不是最在乎公司的人当了老板呢?企业的产出就一定难以达到最大,甚至如果看待自己的利益高于企业本身,还会上演以权谋私的戏码。
比如现在国企的老板,公司的资金是他们的么?不是,是国家的。那他们是公司的专用资源么?也不是,他们岗位是可以调动到别的部门,或者其他国企的。那他们的主要收入是和公司的业绩挂钩么?可能也不尽然,除了工资收入他们很多的特权性收入是不和绩效挂钩的。那么他们貌似没有特别强的理由在意公司的收益吧。
那既然不是一个最在乎公司的人当了老板,公司的收益也必然不是最大化的,所以国企相对来说效益不如私企也就可以理解了。
那么对于我们个人,如果想要成为老板,可能最好的自我心态调整就是让自己成为最在乎这件事情的人,这样才有了成为老板的起码逻辑基础。而如果涉及组织的制度,那就一定要有一种制度,让组织的领导者成为那个最最在乎组织收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