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都是有价的

我们特别看重一样东西的时候,往往都说XX无价。比如生命无价,自由无价,爱情无价等等。但说句有点冰冷的话,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价的,只是不太容易衡量,或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罢了。

之前看过一个经济学实验,一个幼儿园父母来接孩子总是会迟到,导致幼儿园的老师总是会晚下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园启动了迟到罚款机制,家长每迟到十分钟罚款3美元。可结果没想到的是,迟到率没有下降反而提升了,即使后来取消了罚款迟到率依然没有下降。

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原来迟到家长觉着是因为自己迟到导致老师无法下班,所以心中带着道德的亏欠感,即使迟到了也会带着深深的歉意。而如果开始罚款,家长就会觉着这迟到的成本变成了金钱,而不是心中的道德亏欠感了,既然迟只要花费金钱成本而我又付得起这个成本,那就不在乎是不是迟到了呢。

而有了另一个几乎同样的实验,只是迟到的罚款变成了每分钟5美元,而结果就是迟到率反而大大的下降了。这个实验就说明其实罚款依旧是有效的,那么这两个实验是不是得到了矛盾的结果呢?

其实也不是,只是这个金钱成本太高了,人们负担不起了。

在我们交易的过程中其实除了表面上的金钱之外还有一个看不到的隐性成本。就比如说在幼儿园试验中,最开始家长迟到虽然没有付出罚款其实也是有成本的,那就是和幼儿园老师的情谊,正因为这种成本所以绝大部分家长会避免迟到,以规避这种成本。而当罚款开始的时候,这种人情成本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罚款的成本。

而之所以罚小钱反而提高了迟到率就是因为在家长心中这个罚款要远远低于原来的人情成本,所以原来不愿意负担人情成本的家长,也可以接受这种罚款成本了,迟到率自然就提升了。但高额的罚款就要比原来的人情成本更高,家长就更不愿意去负担这个成本,所以迟到率也就降低了。那如果依照这种方式推导必然会有一个罚款价格会使罚款前和罚款后的迟到率一样,那么在这时的价格就是老师的人情在家长心目的平均价格了。

虽然把情谊和价格扯上关系本来就有点不符合我们原来的价值观,但从经济学试验中就是推导出了这么赤裸裸的结果。在各种各样的交换过程中,人其实总是在不断衡量各种交换的得失,并也总是会倾向用对自己更低价值的东西换取更高价值的东西,这种交换物可能是金钱当然也可能是情谊。用经济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总是会有点毁三观,但面对用实验和逻辑推导出来的结果,又只能无奈的接受。 

END

作者:锅哥不姓郭

   

什么东西都是有价的》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