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警言•学生篇
1.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2.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3.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当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的时候,原先认为“学习是苦事”就会变成“学习是乐事”。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
4.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5.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就经常质疑。
6.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生受益无穷的财富。
7.每一个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应珍惜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成功教育,收获的必定是教育的成功。
8.学生的心灵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
9.只有当我们用情感激发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时,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学生才智觉醒的过程,教学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发展自由精神的舞台。
10.学生是生命,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绽放;学生是花朵,给他们阳光,他们就会灿烂。
11.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差学生,只可能有心里不健康的学生。“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
12.尊重学生个性,就不能拿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面对忘乎所以的孩子;民主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土壤;让学生登上前台唱主角;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重视教育的每一个细节。
13.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娇美的生命花朵则需要心灵来呵护,需要爱的泉水来灌溉。
14.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冲破惯性思维的限制;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正确中发现错误,从错误中发现美丽,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从平淡中发现神奇;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善于独立思考,都敢于标新立异……那么,古老民族的复兴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华夏子孙摘取诺贝尔桂冠的渴望必将不断成为美丽的现实。
15.雕塑心灵,让人们感受到教育艺术的无穷魅力。一个优点,就是一个梦想;一个优点,就是一份自信;一个优点,就是一份美丽。
16.请记住,每个儿童都是带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所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们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冷淡的态度所熄灭。
17.孩子是可以敬服的,想上天空,想潜蚁穴,往往他们思维跳跃比我们要快得多。
18.每个小学生必须读完200本书、初中生必须读完100本书,才允许毕业。
19.要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有10次以上在大庭广众之众之下大声演讲的经历。
20.学生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
21.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
22.从总体上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23.学生的大脑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
24.学生在学校生涯的失败体验,已经彻底摧毁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被分数打倒的同时,他们也在心理上打倒了自己。
25.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26.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
27.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而学习过程中思维力训练的负担太轻!
28.智育要追求高质量,其中包括理想的考试成绩,但智育的成果绝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求知欲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等等。
29.智育应该走出分数的误区,把追求的重点从高分转移到创造力上来。
30.对于学生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
31.相当多的中学生能够把中外名著的书名、作者背得滚瓜烂熟,但对作品本身的内容却一无所知!
32.阅读并不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
33.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在孩子与老师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4.一个人的成就与他抵制诱惑的能力成正比。
35.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和赞赏中,他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发挥,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成为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36.所谓教给方法仍然不能是空洞而孤立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创造中学会创造。
37.体现民主、平等、公平原则的智育,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学习的成功感。
38.相当一部分差生的行为习惯不好,其实是因为学习成绩欠佳造成的。欲转变后进生,除了加强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进行科学严格的行为规范训练外,还应帮助差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并以此竖立起一种健康而稳定的精神追求。
39.世界上最可以变化的是人自己,人可以变得很伟大,也可以变得很渺小。只要自己不断努力,永不放弃,就会不断进步和成长。这是成功者的最基本的信念。相反,失败者却主动出让命运的决定权,不相信人的可变性,从而也丧失了变化、进步与发展的可能性。
40.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
41.学问就是学习提问,切莫将学问变成学答。
42.教育应是全人的教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人,塑造人的灵魂,造就完善的人格。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教育的本质特征:解放孩子,解放人,解放人的创造个性,解放人的一切潜能素质,向着每个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迈进。
43.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44.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教育警言•学生篇》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