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金缕衣和金缕玉衣
唐诗为镜照汗青
第二十四章(下)
薛涛浣花笺传情 采春望夫歌入云
唐朝享国近三百年,在这其中的才女堆里,刘采春排名能进入前四。一共四大才女,元稹居然抛弃了其中的两个,肯定让唐朝的男人们又羡又恨,自然留不下什么好口碑。虽然元稹说刘采春“言辞雅措风流足”,很认可她的文采,《全唐诗》也收录了她总共六首《望夫歌》,但仍然有人认为《望夫歌》并非刘采春的诗作,而是她将当时诗人的作品拿来配曲后演唱的。
金缕衣
与刘采春同时代的杜秋娘的名作《金缕衣》也存在类似争议。只要有女人写出了流传甚广的诗歌,有些男人就要揣测她背后是否另有一位男性诗人存在,尽管根本找不出是谁。他们恨不得披上哈姆雷特的衣服,高喊一声:“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杜秋娘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小妾,唯一传世的作品是《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甄嬛传》里安陵容为引起皇帝的注意,唱的就是这首《金缕衣》。请注意,金缕衣不是金缕玉衣,很多人把这两者搞混了。金缕玉衣是用金线将上千玉片串起来,让皇帝和贵族死后入葬时穿的;而金缕衣是他们还活着时身上穿的金线软衣,造价极高,象征着高贵的身份和地位。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你会喜欢穿金缕衣,但不会喜欢穿金缕玉衣。这首《金缕衣》的意思是劝人不要忙着追求那看上去很美的荣华富贵,而要珍惜当下的光阴,享受眼前的生活,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李锜很喜欢听美貌的杜秋娘在身边为他深情款款地浅吟低唱这首自创歌曲,但我猜歌中的意思他根本没听进去,因为后来他发动叛乱以追求更大的荣华富贵,结果身死家灭,估计也来不及后悔。杜秋娘作为罪犯家属被没入宫中,还好因为才貌双全又受到了唐宪宗的宠爱。唐宪宗死后,杜秋娘晚年被赐归故乡金陵,实在是万幸的结局。杜牧经过金陵时遇见她,还为之作了一首长诗《杜秋娘诗》。那时虽然杜秋娘已经又老又穷,但能过上平静的生活并且得以善终,已经是乱世美女最好的结局了。
金缕衣曲终佳人老
前文提到崔护最爱的是桃花,那么元稹最爱的是什么花呢?在他的诗歌中也有线索可寻: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虽然元稹在这首《菊花》诗中说自己不是“偏爱”,只是因为“此花开尽更无花”的留恋,但文人的话往往经过艺术夸张,禁不起仔细推敲,菊花后面至少还有林和靖种的梅花在等着登台盛开呢。此诗借物咏怀,明显是在向陶渊明和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致敬,可见五柳先生确实是唐代诗人们的大众偶像。元稹的这首菊花诗不错,但他并非唐人中咏菊最有名的。
唐代最有名的菊花诗,出自另一位大名人黄巢之手,只是大家容易忘记这位乱世枭雄还是一位诗人。其实黄巢最初是像别的诗人一样想去考进士,循规蹈矩地走学而优则仕的路线。大家应该想到,在唐朝敢于去考进士的人,作诗都不会很差的。但黄巢的运气太不好,或者应该说唐朝的运气太不好,反正他屡试不中。如果主考官知道后来的结果,可能会吓得直接给黄巢一个状元当算了。
洛阳红
没能如愿进入官场的黄巢不得不踏入复杂的社会混饭吃,刚开始的职业是私盐贩子,用来练练手。随后他转行到自己一直梦想的职业,有人称之为农民起义领袖,有人称之为杀人魔王,区别在于你站在哪个立场去看。但无论你站在哪个立场,所有人对于黄巢在葬送唐朝的过程中立下了第一大功都没有太大异议。为什么说农民起义领袖是他一直梦想的职业呢?因为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他的一首《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选此诗入课本的人,大概喜欢它的不落俗套、别开生面。因为其他诗人咏菊大多都是为了抒发自己品行高洁、与世无争的情怀,黄巢却是替菊花打抱不平,宣称如果自己能当上传说中司春之神“青帝”的话,非得让菊花到春天去和桃花一起怒放不可。拥有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爱好,野史传奇中还有一位,那就是武则天。
传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武则天正在帝都长安炉火熊熊的温暖宫殿里饮酒作诗,喝高之后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数九寒天里忽然想要赏花以助诗性,便挥笔写下圣旨: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武则天写毕诏书,便让宫女拿到上苑烧给花仙。百花仙子慑于此命,令花朵一夜之间齐刷刷同时绽放。唯有牡丹仙子冷笑道:“百花开放,各按节令。纵然皇帝陛下是人间极贵,又岂能逆天乱地?”第二天一早,武则天兴冲冲地跑去上苑游玩,发现唯有牡丹傲娇地抗旨不开,不禁勃然大怒,下令将它贬到洛阳去。手下众人心中不以为然,但也只能唯唯诺诺地将上苑牡丹尽数掘了,移植到洛阳的荒僻郊外。不料高贵冷艳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武则天恼羞成怒,下令将不肯屈服的牡丹烧毁。哪想到这些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了第二年春天反而开得更加茂盛鲜艳,从此还得了一个名字叫作“洛阳红”。
如果你没有听过这个传说,就很难理解蒋大为所唱的《牡丹之歌》里那句“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这个崇尚气节的民族虽然还没有选定国花,就在流通最广的一元硬币之上最先选择了牡丹图案。不只是因为牡丹的雍容华贵国色天香,更是因为它所代表的骨气。而天下牡丹最佳的两处,一处是它被贬到的东都洛阳,另一处就是黄巢的老家菏泽。说来倒也有趣,一元硬币上的图案在牡丹之后就选择了菊花,和陶渊明、元稹、黄巢的爱好一致。
黄金甲
黄巢的科场失利和在京城目睹过的晚唐吏治腐败,使他不但有了造反的动机,也看到了造反成功的希望。这首《题菊花》就是他借以抒发自己抱负的诗作,他真正想当的不是青帝,而是皇帝。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目的,并不需要我们后人为之戴上“进步”之类的高帽子,其实人家很朴素,就是被腐朽的朝廷压榨得快要活不下去了,干脆造反当强盗,甚至当皇帝,从被统治阶级摇身一变为统治阶级,再去压迫别人,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后再腐朽到引起新一轮的造反。如此不断循环而已。
如果说黄巢在《题菊花》中填写的职业志愿还比较含蓄,那么请看他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小学语文课本不敢收录这首杀气腾腾的诗,但不妨碍张艺谋导演将其诗句用作自己电影的名字。“阵”“黄金甲”这些字眼透出浓浓的攻战杀伐之气,简直是明目张胆的反诗。唐朝看来是没什么文字狱,这要是发表在满清,估计早就被高度敏感的“有关部门”抓捕归案了,还能等他来造反?黄巢写了这首诗没有什么恶劣后果,使得后世的宋江心存侥幸,醉酒之后在浔阳楼上写了一首诗向黄巢致敬,结果立刻被捕: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很多诗人对自己不能中举是采取口头抱怨,黄巢不能中举就采取行动报复,这个用现在的术语叫“心动不如行动”,或者叫“执行力强”。他攻入长安后滥杀无辜、残暴毒辣,农民起义成功进城多数都是这样原形毕露。
明太祖朱元璋也有一首《菊花》诗,应该是仿照黄巢所作:
百花发,我不发;我若发,都骇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有黄巢诗作在前仿照着来写,贫民出身的朱元璋还是写成了打油体,水平比起曾赴京赶考进士的黄巢差了十万八千里,可见读没读过书还是很不一样的。有人评论这两首诗分明是同一个意思,两位作者的志向也一模一样,只是一个成则为王,另一个败则为寇而已。但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与黄巢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没有像黄巢那样滥杀无辜,以至于失去民心。
黄巢的最终结局,据官方说法是败亡被杀,但也有传说是他改名换姓出家当了和尚,这一点与后来李自成的结局之谜一样。《鹿鼎记》里大和尚李自成还忘不了现身和大汉奸吴三桂争夺一下大美女陈圆圆,不管生存环境多恶劣,都要时不时露出头来刷一下存在感。“和尚说”的依据之一,是黄巢一首颇有意思的《自题像》,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其中的意味: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很多男人被骂为“重色轻友”,元稹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他对身边的女子常常负心薄幸,对白居易这个知交朋友却非常珍惜,可称为“重友轻色”。
—–都看到这里了,不顺手转发一下,会过意不去吧——
《唐诗为镜照汗青》《宋词一阕话古今》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当当、京东、亚马逊、新华文轩等网站发售。需要签名版的话,请在公众号发消息给我。
外封:
内封:
《分清金缕衣和金缕玉衣》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