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疫情检测试剂的准确性来解释”DMAIC”中”M”
新冠疫情肆虐,导致防疫物资紧俏。中国是疫情最初的爆发地,随着国内疫情被遏制,且国外疫情严重,中国从最初的焦点到现在的边缘化,算是离开了疫情风暴眼。
但中国制造的抗疫物资有关的新闻,屡次吸引眼球。
从质量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试剂的准确率要高?
我们可以纸上谈兵,用六西格玛的思维来看现在这个疫情,用黑带做项目的套路“DMAIC”来推演解决疫情步骤。
第一步,D,定义问题:消灭新冠疫情
第二步,M,评估和测量:我们现在用什么办法来检查出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
第三步,A,分析问题:这个病毒哪里来的?这个病毒是如何传染的?如何致病的?病毒有没有命门以便开发特效药?有没有机会开发疫苗?原则上,上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有机会带来问题的解决。
第四步,I,改进: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期间,对疫区人群进行检查并自我/强制隔离,切断扩散途径。
要求非重点人员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居家。
第五步,C,以上措施证明有效,其它地方可以借鉴,并制度化。(比如这几天黑省的部分城市开始采取封城的办法)
这五步,一环套一环,在六西格玛项目的时候,必须前一步做好,才可以做下一步。
本文说明第二步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要改进,就得知道现状。要知道现状,就得有标准作为判定的依据。本例中就是“人有没有携带病毒”。如果没有携带病毒,则肯定是健康人。如果携带了,则是“感染者”(这里不讨论无症状携带者)。
有了标准,还要有判断的方法,具体地说:怎么来检测“某人是不是病毒携带者”,是后面隔离措施的前提条件。
这样,检测准确性的重要性就凸现了。
对于这种新出现的情况,事先没有现成的检测方法。当疫情发生后,所以大家都在拼速度,研制有效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就有参差不齐了。中国因为疫情最先爆发地,所以投入了财力人力研究测试试剂。当疫情扩散到国外后,国外从中国购买检测试剂就顺理成章了。
新闻上国外用家反馈的效果强差人意,有的准确率只有30%。按GRR标准,这个检测方法是不合格的。
这就是为什么DMAIC中有一个环节是评估测量系统,即做GRR的原因。测量系统的可靠,得到的数据可靠性高,让大家对现状能真实在了解。
另外看一下李医生当时从有病症到最后通过核酸检测确认中招了,李医生的微博是:尘埃落定,终于确诊。可知中间跨过的20天时间,李医生一直是有症状,但一直没有拿到可靠的证据。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国内检测试剂的水平了。
最新的消息是(4-15日),美国开发出用唾液检测的方法,15秒内出结果,可以看出美国的科技实力。这意味着,可以利用这个办法对人群检测,识别出感染者并进行隔离,其它健康的人就可以安心复工了。
顺便说一句,最初全国各地开始防疫的时候,都是用一个额温枪测体温。这个办法只能筛出发了病的人,但好多因为其它原因体温升高的人也被误中了。所以这个办法不靠谱,基本上算是自己安慰自己的意思了。
《从新冠疫情检测试剂的准确性来解释”DMAIC”中”M”》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