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存货交易抵销(四)

内部存货交易抵销(四)

了解更多,请点击《合并报表实操培训》

详询戏说合并报表官微:1805396069

一、几个概念

既然谈到递延所得税,我们要清楚什么是递延所得税,那在内部交易过程中怎么实现递延所得税?

我们先看几个概念:

账面价值,是按会计口径计算出来的该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计税基础,是按税法口径计算出来的该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例如,小明新购买一辆车,原价10万,本年计提了折旧2万,而减值发生了1万,在这种情况下,这辆汽车的账面价值是7万。(原价-折旧-减值),而从税法角度上,税法口径本年的折旧额也为2万,则计税基础为8万;

递延所得税资产,通过减少未来年度应交企业所得税的方式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我们说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的经营所得征税;

也就是对企业的利润进行征税;在税法角度上,利润称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税法角度允许扣除的费用,在考虑适用税率后,就是当期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例如,针对于企业发生的广告费超过一定的比例,则超过部分在以后年度扣除。其实说白了,从税法角度上,税法希望尽可能延期扣除费用,这将导致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上升,从而导致当期应交所得税上升。

延期扣除费用,导致当前多交税,未来少交税;

由于税法规定,针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超过比例在未来年度内扣除,规定比例内在当期年度内扣除,这就将当期发生的费用一部分体现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一部分体现为未来应纳税所得额,这就导致当期发生的事项会在未来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进行调减,最终将通过在未来抵税的方式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以,当期多交税,未来少交税,相当于企业当期花钱买了一项未来抵税的权利。

产生递延所得税的情况在合并层面上主要体现为:内部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例如,甲是母公司,乙是子公司,甲把成本为800元才存货以1000元的价格销售给乙,乙公司期末没有对外销售。在合并报表层面,存货的账面价值为800元,乙公司单体层面存货是1000元,计税基础是以单体为基础,也就是1000元。那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但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前提是未来能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案例

甲是母公司,乙是子公司,2020年甲把成本为800元的存货以1000元的价格销售给乙;2020年度,乙没有实现对外销售,全部形成期末存货。2021年度,乙又以1500元的价格购进甲成本为920元的货物。2021年乙对外销售部分存货,结转成本600元,收入800元。假设,乙的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乙公司所得税税率为15%,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在未来,乙公司能产生足够多的应纳税所得额。


2020年合报层面处理


借:营业收入 1000

 贷:营业成本 800

 贷:存货 2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0

 贷:所得税费用 30


在合并层面,内部交易产生了200元的内部销售利润,需要抵销。这就造成了合并层面存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存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在合并层面上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时候应用购买方的税率,因为存货体现在购买方,以后期间抵扣的时候在购买方进行抵扣。

2021年合并层面处理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00

 贷:营业成本 120

 贷:存货 8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30

借:所得税费用18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8

借:营业收入 1500

 贷:营业成本 920

 贷:存货 58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87

 贷:所得税费用 87

内部存货交易抵销(四)》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