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在助飞“红色男爵”
德国在一战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特别有名的飞行英雄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但他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红色男爵”。
他是德国的王牌飞行员,曾经击落过80架敌机,但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张扬的个性。他把自己的战机涂成大红色,在空中特别的显眼,以此向敌人的挑衅。
“红色男爵”不仅仅是在德国鼎鼎大名,而且在世界上都是家喻户晓,俘获了无数粉丝的心,甚至包括敌对方法国。他的身影在后来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甚至《史努比》动画片里面也有他的形象。
那这个在世俗意义上如此成功的人,是凭借他傲视群雄的技术能力么?
“红色男爵”击落过80架敌机确实是一个非常傲人的成绩,但也不能算是无人能及。法国就有一个王牌飞行员,名叫雷内.方克,他可是击落了超过100架敌机,而且最终从战场上存活了下来。要知道比他名声大的多的“红色男爵”在23岁的时候就在索姆河上空被击落了。
但方克可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别说没有各国的粉丝和后来的影视作品,就连在祖国法国,他的名气都不是很大。还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证据来对比“红色男爵”和方克直接名声上的差距,在维基百科上“红色男爵”词条有52中语言的翻译,而方克的词条只有18种,这其中还没有中文。这就能看出来,虽然方克战绩更优,但“红色男爵”才算得上是更成功的那个人。
可见让“红色男爵”如此成功的并不仅仅是他出色的“业务能力”。这其中定然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原因。
“红色男爵”的成名其实来自于德国政府的推动。一战时期,德国政府需要“红色男爵”这样的形象去鼓舞民众的士气,提振爱国情怀。“红色男爵”本人高大、帅气、个性张扬、热爱战斗,完美的符合了宣传需要的角色要求。于是德国就开足了马力宣传“红色男爵”。而协约国同盟看到大哥德国这么宣传,也就会都跟进报道,于是“红色男爵”的名头就越来越大了。
而反观方克这边就不一样了,法国并不需要作出德国那样的战争动员,而且方克还犯过一些政治错误,就根本不在媒体的视野之内。虽然有着更好的“业务能力”但并不会有人主动去宣传他的英雄事迹。
所以真正让你成功的,不是你具有的专业技能,而是你具有的专业技能嵌入了一个合适的社会网络之中,满足社会的需求。
“红色男爵”对于德国的价值,不仅仅是击落了80架敌机,更重要的是他提供的一个精神符号,这个符号可以提振本国士气,也可以威吓敌方。他满足了德国战时动员的需求,也满足了德国人民对于英雄的渴望。“红色男爵”满足了一战时德国社会的需求,作为回报“红色男爵”的名号响彻云霄。
凡是那些巨大的成功,其实本质上都是别人给的。
其实想明白了这一点,很多事情也就容易想通了。中国人因为从小的应试考试,就总会努力就会成功的思维定式。就好像我努力了,就应该有好成绩,我努力了大学就应该录取我。对于那些努力了,而且具有了优秀的业务能力,但依旧无法获得成功的现实我们是难以接受的。但从社会的视角来看,这个现实也就不难接受了。
END
作者:锅哥不姓郭
图片:网络(侵删)
《什么在助飞“红色男爵”》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