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我们现在做什么(2012)

教育改革永远都是教育最热的话题,教育改革中的课改更是教育中的热词。课改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为课程改革,二为课堂教学改革。围绕这两个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热词:前者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减负增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有效某某、修学旅行、综合实践等等,后者如高效课堂、洋思杜郎口东庐模式、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同课异构、观课议课、预设生成等等,这还不包括各个学科的。真是应有尽有。

没有哲学思考的教育是没有出路的教育。课改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常规管理中的假检查,教学过程中的假民主,教研活动中的假评课、假研讨,课堂教学中的假目标、假问题,自主学习中的假自学,小组学习交流中的假合作、假展示等。如何克服这些煞有介事的虚假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但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的还不是这些,而是我们办学校做教育如何发展学校、提升教师和培养学生。这些重要问题应该从营造环境、课程课堂、教师队伍、开展活动、特色建设和学校文化等思考起、做起。因为我们感到营造环境是教育的基础,课程课堂是管理的重点,教师队伍是发展的关键,开展活动是育人的保障,特色建设是学校的标志,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灵魂。下面我就从这六个方面谈起。

一、营造环境是教育的基础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为此我们做到净化、绿化和美化。我们在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时,充分挖掘资源,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形式,加强各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如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贯穿陶行知教育思想,始终让经典文化无处不在,始终渗透人文、科学、艺术的因子,始终注重熏陶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行。我们在楼梯侧重宣扬养成文明习惯、陶行知教育名言及《论语》等经典。在南北教学楼上每层围绕一个主题,共八个主题:爱我家乡,养成习惯,沐浴书香,敬畏生命,学会创造,走近科技,完善自我,放飞梦想。综合楼主题为感人故事、历史名人和经典文化等。

二、课程课堂是管理的重点

学校管理归根结底是教学常规管理,而课程课堂是其关键。这里只谈谈与之密切相关的课程建设,因为这是衡量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的标志,也是决定学校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学校开发创造教育和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其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学生读书课程为例:每日晨诵午读暮省;每周有阅读课有交流有展示;每月有集中展示;每人一集,每班一集;每学期学校都请名家来学校和师生面对面交流,接受高端文化熏陶;每年进行一次表彰总结。

三、教师队伍是发展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最大最根本的财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学校的育人目标是通过广大教师来实现的,没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就没有保障,离开教师,再先进的思想也无法变成现实。我们学校加强师德建设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强校本培训,挖掘教师队伍的潜力,打造精诚合作的教师团队;加强教育科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仅以这半年教师参加市级以上课堂教学评比为例:201112月周向荣老师荣获安徽省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201112月程曙辉老师荣获合肥市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20121月童绪付老师荣获安徽省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23月夏兰老师获得合肥市微机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并与5月代表合肥市参加安徽省课堂教学大赛;20125月赵俊友、程曙辉老师分别获得合肥市小学语文特等奖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并将代表合肥市参加安徽省课堂教学大赛;20126月樊允浩老师荣获合肥市中学数学综合素质大赛一等奖。

四、开展活动是育人的保障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行知学校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学校组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举办各类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如精心组织好读书节、校园文化艺术节、趣味运动会、公益活动周、科技活动周、毕业典礼等各种活动,使学生增进知识,拓宽视野,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庆日(如青年节、儿童节、国庆节及教师节等)和中华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特色建设是学校的标志

行知学校的命名就决定了学校以学陶师陶为抓手来提升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学术积淀。多年来,我们依托陶研,提升教师敬业境界,发扬“爱满天下”精神,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陶行知的教育论著,撰写陶研论文;学习借鉴并积极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我们提出创造教育作为突破口其深刻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创新人才;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我们的办学理念: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型人才。我们用创造教育帮助每一位孩子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目标:让校园充满创造气氛,让教师充满创造智慧,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让学生充满创造热情。

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灵魂

学校文化传统是发展学校的条件与基础,学校文化建构是学校发展的标志。因为文化的影响是最稳固、长远的,教育要追求长久效应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最终超越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的层面,实现文化管理。同时,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保持学校高位发展,提升学校品位的需要,这样既可以积聚学校的文化底蕴,又可以开创学校内涵建设的新局面。学校文化会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对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发展个性、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学校根据自身的定位、文化背景和文化资源,提出办学目标,确立办学思想,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并贯穿于办学全过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有新思路新发展,在哲学思辨中准确定位,在精华继承中善于突破,在不懈坚持中循序推进。

(本文应邀为《合肥晚报》·瑶海课改十年总结所写)

作者:合肥市行知学校 袁方正

课改,我们现在做什么(2012)》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