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来的植物——土豆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又称土豆、阳芋、洋芋、山药蛋、洋番芋或洋山芋等,为茄科茄属草本植物。
马铃薯地下茎块状,扁圆形或长圆形,直径约3-10厘米,外皮白色,淡红色或紫色。叶为奇数不相等的羽状复叶,小叶常大小相间;小叶6-8对,卵形至长圆形,先端尖,基部稍不相等,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疏柔毛。伞房花序顶生,后侧生,花白色或蓝紫色;花冠辐状,花冠筒隐于萼内。浆果圆球状,光滑。
马铃薯收获的是地下茎部分,植株部分可作饲料、绿肥。因马铃薯采用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因其繁殖主要依靠块茎,所以浆果与土豆种子也没有什么用途,被忽视。
马铃薯原产热带美洲的山地,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现广泛种植于全球温带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马铃薯何时从何地传入中国,尚难确切断定。根据有关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经传入到中国。现在我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是甘肃、宁夏、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西南地区。
马铃薯是继稻谷、小麦、玉米后的第四大农作物,亩产量可高达3000公斤,全世界总产量早已过万吨。其中中国每年贡献7500万吨的产量,约占全球马铃薯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2015年,中国启动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在欧洲,马铃薯是他们的主要食物,马铃薯传播到欧洲时,养活了很多人,特别是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是他们的主粮。例如马铃薯本来是爱尔兰人的主粮,但在1845年至1850年间马铃薯晚疫病造成了的爱尔兰大饥荒,五年间使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马铃薯既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主菜。常见的有:酸辣土豆丝、土豆烧牛肉、洋芋擦擦、凉拌洋芋丝、香油洋芋丝、醋熘洋芋丝、土豆烧小排、炸薯条、青椒土豆丝、土豆饼、家常土豆饼、西红柿土豆汤。
马铃薯是一种非常好养活的农作物,对土壤质量要求不高,但成活率高。种植时,把马铃薯芽眼部分切块埋入土壤中,大约三个月左右,马铃薯就成熟了。美国电影《火星救援》中,有位宇航员阴差阳错地单独遗留地火星上,他为了自己能够活下来,利用有限的宇航条件,在火星上种起了马铃薯,为自己解决了生存的食物问题。
《大航海来的植物——土豆》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