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M&M《一一》

由一场婚礼下开始,在一场葬礼下结束。这是一一,也是人生。

每周M&M《一一》

就像片名“一一”(“A One and a Two”)一样,生命周而复始。我太喜欢这个双关的电影名了,杨德昌yyds。

每周M&M《一一》

影片是一一,或二,但是影片确是描画了三代人不同的生活阶段,相互补充,交织,缓缓淌出了生活的“流”。影片的开始是敏敏的弟弟“阿弟”的婚礼。巧妙的是,这场婚礼下,三代人各自的问题都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并且不断发酵。

看这部片子不像是在看电影倒像是在过日子,很多那个时候的香港台湾电影都有这种感觉,自然而然像静静流淌的河流覆过观影的人。所以才有那句经典的台词:电影的发明使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是的,如果说现代最伟大的发明,那一定是电影。

杨德昌导演只是展示了一则简单的家庭故事,却又真正触碰到“情感的精髓”,以娴熟技巧展现了少女心事、童年困惑、中年危机、家庭纷争,以及对宗教的感悟和对时事的慨叹。剧中主要的人物简家三代:婆婆;简南俊,妻子敏敏;儿子洋洋,女儿婷婷,涉及了人生的各个阶段。

这种观影的感觉真的很奇妙,第一次看我带入的其实是小孩子洋洋的视角,再次可以带入洋洋的、婷婷的,妻子还有男主的,唯独还不知晓婆婆的感受。像是观察着自己的生活一样。

老年的“暮”与“朝”

婚礼当晚,婆婆陷入昏迷。婚礼的热闹与新生,老人昏迷的沉默与衰老,这一落差一开始就奠定了生活缓缓更替的基调。婆婆的昏迷,从电影之始,横贯整个电影,最后电影在婆婆的葬礼上结束。然而在婆婆葬礼上,新生表弟的出现,又有了孕育新的开始的力量。就像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沉静如海默默流淌更替。

中年的“惑”与“悟”

敏敏

婆婆的昏迷是敏敏“惑”的开始。医生建议家人每天给婆婆讲话,以便“唤醒”婆婆。过了几天,敏敏哭着说出“怎么跟妈讲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我是不是白活了?人到一定阶段,生活的意义和对对抗虚无的无力是避不开的课题。

真是一下戳中痛点,以前还在读书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憧憬的。但现在当我们每天回顾自我时,谁又不是一样呢乏善可陈呢?所以才更加不敢回顾吧。

敏敏因此上山“修行”,寻求宗教的慰藉。也很像现在的的中年人面对危机与困惑,大都选择投身在玄学和某种迷信里。最后敏敏回归,对“修行”的看法也颇值得玩味。

那些出家人,只是位置换了一下,每天重复跟她讲一样的道理。敏敏仍然认为生活“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更加释然了,没有那么复杂,这就是生活。佛也不渡人,只能自渡。人不可能让另外的人去教她怎么过生活,神也不能,就只能自己去投身进去,去感受去体验。

又是婚礼上,简南俊在电梯门口遇见了初恋女友阿瑞。当初没有在一起是因为对未来生活规划有分歧,命运捉弄的是,离开阿瑞的他,却依然过上了对方期待的那种生活。

此时的敏敏正在山上“修行”,简南俊似乎有机会再重新选择一遍,他们去日本,在地铁呼啸的时候牵了手,是时间、地点都不同了、物是人非后的牵手,但最后也没有逾越。当然导演可能美化了中年危机里的男人。

少年的“懵”与“醒”

婷婷
婷婷的爱情故事和很多青春期男女爱情故事大差不差,也一样未修得正果。爱人错过才是青春的注脚。婷婷和胖子,还有最后的刑事案件,也着实让人唏嘘。

对于婷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就是生物课上需要培植的花。当她每天悉心照料,安心浇水反而开不出花朵来;在荒废了几天后,竟然长出了花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就像月光,握得越紧,越是黑暗,越在乎的人,越小心安抚,确连一个吻也留不住…

洋洋

在一次科普课上,讲到生命的起源,投影布上是雷鸣电闪,一个站着的女生,身姿阴影绰绰,配上讲课的旁白:我们地球一切的生命,应该就是闪电创造的
科学家们相信四亿年前的一道闪电,创造了第一个氨基酸一切生命的最基本单位,这就是一切的开始”看的时候就觉得好美,但后一思量又觉得充满哲思,如果生命缘起与一场风暴,那是否说明生命的过程天然就不是平和而是动荡的,而我们并不具备获得幸福的天性。

洋洋的照相机不得不提。摄影与电影异曲同工,都是透过来旁观的视觉去观察世界。他要拍照,把别人看不到的事情给别人看,所以他拍了很多人的后背。而电影似乎也是拍导演看到的,我们却看不到的事情,就像这部电影极为精彩的海报:洋洋的后背。洋洋拍了别人的后背给别人看,导演拍后背给洋洋看。

婚礼与葬礼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仪式,由婚礼开始葬礼结束,的确有不尽的意味。而三代人的不同的生活阶段更像是一个人一生的浓缩。就像在婆婆葬礼上,洋洋说道:“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小表弟,我觉得我也老了”。我现在也常常觉得自己老了。

电影自始至终简单而朴素的镜头带给我们的,便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奢华绚丽,也并不是那么残酷无力。 每个人都只是在为了生活而活着,有的人充满了爱活着,有的人爱的少一点,有的人,则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着。

这便是生活最本质的一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烦恼。生命的意义,大抵也就是在于这充满了爱与烦恼的生活。不总是烦恼也不总是快乐,而是像DNA的双螺旋般纠缠融合的喜乐参半生活。

这是一部台湾电影,自然的有很多台湾的烙印在,但又超脱出地域的本身。我们能感受到情感,那种始终会有爱维系的家庭亲情,以及不断在思考和验证的生命的意义。生活在别处的我们何尝没有家庭亲情,没有思考生命意义,没有生活烦恼?所以很多事情和我们所处的环境位置,没太大关系的。人类情感可没有什么肤色取向,爱就是爱,家就是家,亲人就是亲人。而我们大多数人,可能终其一生活的也都是感情。

每周M&M《一一》》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