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字很好记

古人的字很好记唐诗为镜照汗青

第二十章(中)

孤舟独钓寒江雪  还君明珠双泪垂


柳宗元做柳州刺史时,在当地施行了许多德政,比如规定了释放奴婢的办法。因为边远地区生活条件艰苦,他变得体弱多病。当唐宪宗李纯在裴度的规劝下打算召柳宗元回京城任用时,柳宗元已经逝世在柳州任上,百姓们还为他立庙祭祀以纪念。


此时刘禹锡因为年近九十的老母逝世而护送灵柩路过衡阳,接到柳宗元去世的噩耗,顿时泪如雨下,立即停下来为他料理后事。柳宗元身后,他的四个孩子都还未成年,刘禹锡收养了其中一个,并且着手整理柳宗元的遗作,全力筹资刊印,这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读到《江雪》《渔翁》《捕蛇者说》等经典诗文。当我们知道故事的结局后再回过头来读柳宗元那首《重别梦得》,只要不是铁石心肠的人都难免为之鼻酸。 

 古人的字很好记


百代文宗


刘禹锡一边为柳宗元料理身后事,一边挥泪给韩愈写信,请他为柳宗元写一篇墓志铭。刘禹锡为什么不自己写呢?因为虽然他写诗远胜韩愈,但如果论到写文章,韩愈和柳宗元可是唐宋八大家中唐朝仅有的两。柳宗元逝世,能为他写墓志铭的当仁不让也只有“百代文宗”韩愈


韩愈比柳宗元大五岁,也是他的知交好友,义不容辞洒泪挥毫写就了那篇名垂千古的《柳子厚墓志铭》,内有一段如下: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成语“落井下石”即由此而来。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怀才不遇的真士比比皆是,辨别他们的标志并非庙堂之高的峨冠博带,反而是在困境中皎如日月的各种节义之举。韩愈是文章高手,写墓志铭的收入也很丰厚,在他去世后刘禹锡为其写的悼文中说:“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韩愈写过一篇歌颂裴度平定淮西的《平淮西碑》,唐宪宗将这文章的一块石刻赏赐给碑文中提到的有功之臣之一韩弘,韩弘大喜过望,馈赠了韩愈五百匹绢。韩愈自己还提到曾经写过《王用碑》,王用的儿子送上的润笔费是一匹带鞍的宝马和一条白玉带。但为柳宗元写这篇墓志铭,韩愈一文未取。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这里插一段关于古人名、字之间的趣话,保证你这辈子再也忘不了。很多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韩愈,愈通“逾”,名是“超过”的意思,那么字就“退一步”,恰合儒家的中庸之道,所以作为儒家忠实信徒的韩愈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神雕大侠杨过,字改之,是郭伯伯郭伯母起的,勉励他将来不要学其父杨康认贼作父。“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易经》。郭伯伯自小从马钰道长那里学了全真教内功打下底子,长大后练的九阴真经、天罡北斗阵都是正宗道家功夫;郭伯母的爹爹黄老邪看上去仙风道骨,八成也是道家修炼者。他俩为杨过从《易经》中来找一组名和字真是合乎逻辑。


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在上者赏给在下者称为“赐”,在下者献给在上者称为“贡”,意义恰好相对。“曲有误、周郎顾”的周大都督周瑜,字公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字子瑜。瑾和瑜,皆是美玉。我估计周瑜和诸葛瑾的父亲在给熊孩子起名时都正好在读屈原的《九章》:“怀瑾握瑜兮,穷不得所示。”他俩是同时代的人,明显不是彼此学习而来,而是心有灵犀,怪不得两人同朝为官惺惺相惜,周瑜那么想杀诸葛亮,却也没有动他大哥诸葛瑾一根毫毛的念头。

  

还君明珠


韩愈曾经担任国子监祭酒,按现在的话讲就是国立中央大学的校长,所以对于怎么当一位好老师深有心得。语文课本中有他的一篇著名议论文《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段话对于我国尊师重教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如果要教孩子学会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的用法,只需要以此一段作为示范足矣,全齐了。


韩愈不但知道怎样才算是一位好老师,自己也身体力行地认真教学,而且非常喜欢指导、提携、推荐那些有潜力的读书人。杜甫的粉丝张籍,字文昌,年龄比韩愈还大两岁,但是很晚都没有考出功名,当他还在辛苦考进士的时候,韩愈已经是高高在上的进士考官了。后来韩愈一直指导、提携、推荐张籍;对张籍而言,韩愈亦师亦友。小学课本中有一首韩愈写给张籍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张籍最有名的诗作,则是《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唐之后,强大的藩镇各自割据一方,用各种手段拉拢知名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在朝廷不得志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以求得进身之阶。当时炙手可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笼络张籍,张籍遂作了《节妇吟》答之,用“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此诗从表面上看纯是抒发男女之情,实质上却是一首政治抒怀诗,表明了作者忠于朝廷、不受强镇勾结的态度。不久后,嚣张的李师道派刺客暗杀宰相武元衡、重伤裴度。等到裴度伤愈后平定淮西吴元济,李师道内心忧惧,最终军败身死。张籍对朝廷的忠诚使得他避过了一场无妄之灾。


张籍另一首流传甚广的名篇是《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此诗对游子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如此传神,相信曾经离家远游的读者都心有戚戚焉。如今生活在电话、微信和电子邮件的时代,再不会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望眼欲穿,但同样再也不会有收到千里之外家书的欣喜若狂了。


张籍后来官至水部郎中,诗名益盛,也成了别人投行卷的对象,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新进诗人朱庆馀一直学习张籍的诗风,在参加进士考试前心里没底,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偶像去品鉴。


——都看到这里了,不顺手转发一下,会过意不去吧——

苹果手机打赏通道,长按图片并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唐诗为镜照汗青》《宋词一阕话古今》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当当、京东、亚马逊、新华文轩等网站发售。需要签名版的话,请在公众号发消息给我。

外封:

内封:

古人的字很好记》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