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汇总(二)
点上面蓝色字体读书生活随想偶得可长期订阅
如果喜欢此文章,请推荐给朋友
摘要
补充心得
* * * * * * * *
21.关于8·13淞沪会战
张发奎说是他先挑起的8·13淞沪会战。张玉法著《中华民国史稿》说,将日本拉入上海来战局,是当时国民政府的一个策略。
背后的逻辑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英美等国有好多利益在上海。如果上海发生战事,国际上英美等国要介入调停,借机和日本人定一个相对长时间的和平协定。
这样说来,张发奎的说法也是有依据的。他这个时候的做法与蔡廷锴的1·28抗战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在1·28事变时,中枢是不想和日本人发生冲突。当时蒋介石刚下野,汪精卫主政。蔡廷锴带领19路军是没有得到政府的命令而“奋起反抗”。由于中枢不愿意与日本冲突,所以蔡部最开始阶段没有得到多少中央政府的援助。战局演变到后期中枢才增加其它部队参战。最后由于19路军的反抗而谋得了一个中枢认可的一个停战协定。在蔡廷锴的回忆录中,1932年4月25,蒋介石接见了蔡廷锴,蒋对他的抗命而“奋起反抗”不高兴。
8·13时中枢想通过拉日本在上海参战,估计是借鉴了上一次1·28抗战时,日本愿意接受调停的经验。从后面的国民政府的应对行动来看,也是按这个思路去布置军队的。但历史每次会押韵而不会重复。毕竟情况和当事人不一样,就是当事人一样也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日本人虽然中了国民政府的圈套,但国民政府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导致了长达8年的抗战。
《孙元良回忆录》中记载,抗战胜利后,查日本内部的文件,发现的资料来看日本政府当时对上海战事也没有战略规划,只是由陆军部鹰派左右当时的日本政府。日本鹰派自己对卷入中国战争的程度没有规划,也就没有对策,计划等。
日本自始自终,对吞并中国都没有战略规划,中日所有的战争只是日军的好战派随意而起,“九一八事变”由几个驻东北的日本陆军中的好战分子先挑事,居然成了。其获利之巨,鼓励了其他日本军人的效仿。
满人从东北出发,统一中国,大组织后来内战也是从东北开始统一了中国。
日本要一心一意从东北开始慢慢蚕食中国,然后全境吞下中国,也是有机会的。只是当时民族主义崛起,日本人要处理好这个关系。
因为没有战略,最后被中国拖入上海战局,然后被中国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而陷入持久战,而日本国力不具备支持长时间进行如此大的规模的战争。只能说日本人无战略眼光了。
22.张发奎说军人是“神仙老虎狗”。
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了。军人有枪就是大王,兵败的时候,就吃瘪了。
23.我读到这一段,我想起我初中的时候,几个英语不好的同学,考英语的时候,比哪个先交卷。当时英语卷有填空题和选择题。填空不会就不填了,选择题可以矇,他们拿到卷子,以最快的速度把选择题做完就交卷,然后几个人在教室外碰头相互吹哪个交得最早。
24.关于孙元良参战1.28抗战
他在《孙元良回忆录》中,只是对他几个关键的时段作了回忆。1·28抗战,他任旅长,他所在的部队也参加了该次战斗。但风头被蔡廷锴的19路军抢去了,我不看他的回忆录,我也不知道这一段事了。
关于孙部这一次参战的损失,在他的回忆录中记录如下:
这里只是说的是孙元良的旅,还不包含蔡廷锴的19路军。说明,中日之间的损失相差很大的,也说明了双方的实力对比。
25.关于孙元良“长腿将军”
网上有人总结出来,他是一位“逃跑”将军,但每一次运运气都是很好。看了他的回忆录,虽然他没有说他逃跑的事,但确实他的运气都是很好。
张发奎在他的回忆录中,有过一次关于他的记录,看张发奎的意思,当时孙元良确实是在逃跑状态。
在那个时代,中日军队的水平对比及战局演化,我们现在就不必太苛责这些军人了。
中间为孙元良,两边二位不知道是谁。
26.孙元良的运气最好的一次战斗
孙自己说:1944年底,桂柳会战时,他奉命带领新组建的29军去四战区,他率领先头部队900人,在贵州的独山,抵挡了三倍于自己的日军。这是由于日军的战线过长,影响了他的后勤补给线。日军到了独山的时候,已属于强弩之末了,同时觉得前方情况不明,就开始撤军。孙元良此时抵抗,就是捡了一个皮夹子。因为这一次,他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
27.关于蔡廷锴的军校。
在张发奎的回忆录中,备注中特别说明,蔡廷锴毕业于保定军校。
但在蔡廷锴的回忆录中,他自己说是上的陆军讲武学堂,从后面他上课期间叙述来看,学校地点在广东。林虎是粤系陈炯明军队中的一个将军。
蔡打仗很是勇敢,但勇敢的人,如果无军校的经历,很难升到高阶职位。毕竟当时已非旧时靠勇猛就能当将军的。如果蔡廷锴不上军校,就很难有后面的成就。蔡廷锴成为陈铭枢的死忠粉,跟着陈铭枢搞闽变,我估计是蔡廷锴感激陈铭枢给了他这个机会,让他有后来的成就。
陈铭枢也有回忆录,网上没有找到电子版,看来要买纸本了。
28.关于当时的炮的规格,蔡廷锴的回忆录中写了个“生”的单位,我查了一下网,未得要领。
29.关于1·28抗战
这一次抗战以双方签定停战协议结束,双方都说自己赢了。
国民政府认为自己赢了,因为以前的战争完了,都是中国割地赔款。但本次签定的停战协议,没有割地,没有赔款。且中国军队让日方三次换将,多次增援,是中国军队战斗力的体现。
日本认为自己赢了,是因为觉得达到了目的,按停战协议,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安亭、昆山、苏州一带地区驻军,而日本可进驻“若干”军队。 这个在利益比战前大得多了。
停战后,日本人在虹口公园举行了“庆祝大会”,结果会上发生了朝鲜义士向会场扔炸弹的事。1945年,日本投降,代表日本在密苏里舰上签字的代表重光葵,当时他带右腿义肢。他的右腿就是在这一次事件中受损的。
–摘自陈存仁《银元时代生活史》。
30.白崇禧评岗村宁次
日本投降时,岗村宁次是侵华日军的最高司令长官。我之前想当然地一直以为他后来受到军事法庭的惩罚。事实上,他未受到处分。战后不久他就从中国回到了日本。
白崇禧对他的军事能力的评价。
已方能力/实力怎么样,可以从对手方面看出来。
一部好的电影,里面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反角。看一下现在的抗日神剧,把敌人说的那么的无能,简直是在作贱自己。
白崇禧
《读书心得汇总(二)》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