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海颐评估故事
刚刚收到CMMI研究院审核通过烟台海颐软件第二次CMMI五级复评的邮件,先在这里祝贺海颐顺利通过审核!这是六年里我给他们做的第三次评估,也是今年我做的为数极少的1.3的评估。
评估其实是一份枯燥无趣的工作。但每次参加海颐的评估我总是热情满满,一为海颐的人,二为海颐学习的氛围,三为海颐的前景。
2013年第1次海颐评估
我眼中海颐的人
咨询评估是和人打交道,这些年,我也算阅人无数了。记得2010年底,第一次和海颐的研发李副总电话沟通,当时他们需要选一家咨询公司帮助他们通过五级评估。聊了30分钟后,李总迅快速理解和认可了我的思路,他的聪明和决断给隔着电话的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李总直接负责他们的五级改进,重要的事情亲力亲为。当年烟台还没有高铁,合同中两个重要培训都没有在烟台做。一个在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做的,一个在北京神华集团做的。李总带着核心团队跟随着我参加了两个培训,记得在神华做敏捷培训时,下午刚大家介绍了敏捷老大Bob大叔写的“被Scrum 遗忘的角落”的文章,晚上就收到李总的中文翻译,让我在以后的敏捷培训中方便给大家分享,当时我的心里是暖和的感觉。
记得2011年初,第一次去海颐,烟台那会儿是大雪纷飞。和海颐王总聊了很久,王总对易经很有研究,他在其中悟到了许多智慧并用在公司的管理上。记得当年海颐面临许多困难,但我相信他一定能把海颐带出困境,因为面前的他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充满自信。这次再聊,听王总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照顾生病的父亲,这慈父孝子的另一面,一样让我觉得暖和。
海颐不是我最有代表性的客户,这样规模的企业做CMMI的很多,但真正做改进的很少。王总和李总对CMMI价值的定位十分难能可贵,2011年,他们组织了一个很强的团队去推动五级体系的建设以及敏捷和CMMI的结合。当年主要负责人小王是海颐的骨干,好像是为了爱情来到并留在烟台。
听小王说他们用功能点度量规模,这让我有点将信将疑,因为使用标准功能点的性价比对海颐这种企业来讲不会太好,将其本地化及落地培训成本都可能让其得不偿失。但听了小王的详细介绍后,发现小王结合海颐项目特点,参照一个简化功能点方法,做了一个极易使用的功能点方法。看了几个项目应用的例子,卓有成效,这让我对小王从此刮目相看。
前两次评估,媛媛是海颐QA负责人。她做事认真负责,且颇有几分幽默感。8年下来,我目睹了熟悉的海颐人能力的提升,媛媛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第二次评估后,媛媛改做海颐的绩效。这次见面,听她讲带孩子上课外班的故事,还是一如既往的开心。
最近两次评估,和海颐的质量中心负责人小林打交道多一些。她确实是老总们的好帮手。做事计划性强,事不过夜,各方面关系处理的都很好,做事周到,喜欢替别人考虑。
三次评估,认识了10位海颐的内部评估组成员,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海颐爱学习、自信、勇于创新的文化。
和海颐人接触最多的是宫师傅,每次去烟台,他都是负责接送我的司机师傅。他和我年龄相仿,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他让我对烟台及周边历史有了很好的了解。宫师傅可以入选海颐的最优秀员工,可惜过两年他就要退休了,不知道下次再见是何时。
海颐的三次评估
为同一家公司做评估最开心的一件事是看到它的成长,海颐的成长是显著的。2013年的评估难度最大,如何将敏捷和CMMI高成熟度有效的整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海颐也面临着市场的压力,我至今对王总和李总在改进方面投入的远见卓识印象深刻,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结合海颐项目特点,梳理了一套相对轻量的量化体系以及有效的改进机制并在组织内进行了推广。
第一次评估组有四位内部骨干加上四位有经验的外部成员,大家对海颐形成的敏捷环境下的高成熟度实施评价很好。当然评估组也发现了不少需要改进之处,给出了不少建议。我当时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在开发人员工位上看到的典型缺陷清单,这是在项目级别总结的典型问题及预防措施,内容具体、有效。评估组建议通过体系将其推广。今天典型缺陷分析成了海颐一个常态化提升开发人员能力的手段。
第一次评估时,项目规模都不大,也就是不到20人的团队。作为山东第二家五级组织,当地报纸还做了报道。
通过五级不久,海颐的改进就得到了回报。在和国内众多IT供应商的竞争中,海颐拿到了数亿元的南网大单子。CMMI5级资质加上内部有效的开发、管理流程对海颐获胜也起了一些作用。
2016年6月,我主导了海颐的第一次五级复评,这时的海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网项目规模已经数百人,公司被评为新三板的优质企业。三年的改进专题极大完善了组织内部的IT支持,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每年组织内部会对QPPOs, 基线,模型做些调整,人员变化没有影响到质量意识,过程文化。
2016年第2次海颐评估
这次评估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颐的公共开发平台,它有效的提升了开发效率和质量,是CMMI2.0所提的“DO MORE WITH LESS”的典范。它代表了公司的技术积累,成为过程体系的重要一环。
第二次评估,我们在非功能方面发现了一些不足,这是项目规模提升必然碰到的问题。评估组也给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2019年6月17日,我们完成了海颐的第二次五级复评,这也是我第三次主导海颐评估。海颐又有了更大的发展,变成了近两千人的软件公司。我对他们制定的新目标很有信心,这个目标一定会在下次评估前实现。由于在南网合作中的优异表现,今天海颐成了南网的长期服务商,同时在行业互联网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这次评估他们在三个方面的进步让我眼前一亮,一是非功能需求的处理能力,二是Devops的应用,三是公共平台的进一步完善。每家公司评估完我会努力给些可操作的改进建议,虽然这些年从业的经历让我对这些建议不被重视已经习惯。但每次看到海颐采用一些建议并有一些成效的时候,我还是禁不住内心窃喜。
刚刚完成的海颐第3次评估
CMMI在中国确实有各种问题,但还是有不少企业老总正确理解了它的价值和局限,让它带来了证书之外的价值。海颐还有不少过程方面的问题,还面临各种挑战,但海颐人证明了CMMI是可以在一家三线的中国城市中的一家小企业里发挥作用的。
李总,你还记得么?16年评估结束时,我们一起吃饭时候你说,我们是亦师亦友。末尾,我想说的是,能和你,你们,海颐人成为朋友,是我的荣幸。
《我眼里的海颐评估故事》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