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的三幅自画像 — 读《人间失格》
1. 引言
太宰治,一个日本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阴郁美男子,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称日本古典文学的三大巨匠。
然而,这三位日本文坛的巨挈最终却都主动结束了自己生命。
太宰治一生五次自杀,四次未遂,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样艰难而又决绝的选择呢?
作家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说:
深刻的情感,如同伟大的作品,其蕴含的意义总比有意表达的要多
在太宰治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写下了以自己一生为题材的小说 — 《人间失格》,也许从这部小说,我们可以一窥这位文学大师一生所面临的内心冲突,探寻出是什么让他一步步走向“失去做人的资格”。
2. 故事梗概
故事从“我”看到主人公叶藏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开头,随之引入分别与三张照片相对应的三篇叶藏的手记,描写了叶藏的一生。
2.1. 幼年
叶藏生来便是一个敏感怯懦的人,在幼年的手记中,他写道:
可以说直到现在,我仍然不知道何为“人的营生”。我有一种自己的幸福观念和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念全然相反的不安,我被这不安搅得辗转反侧、呻吟不断、夜不能寐,有时甚至差点发疯。自己究竟是否幸福?小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是个幸福的人。我倒觉得自己正经历着地狱般的煎熬,那些说我幸福的人,反而安乐得多
2.2. 学生时代
学生时代的叶藏看穿了校园生活的无聊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虚伪狡诈,开始了用自己刻意为之的“滑稽”去取悦别人,直到接触了绘画后,她才终于意识到:
那些名家巨匠,哪个不是凭着主管将一无是处的东西美丽地创造出来的?的?他们即便觉得丑陋之物令人作呕,也丝毫不隐藏对其的兴趣,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之中。也就是说,他们丝毫不受旁人的想法左右。
我就瞒着那些女客,开始着手画自己的自画像了。看到最终完成的惨不忍睹的画像,就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但我还是默默地肯定自己:这就是我藏在心底的真实面目。别看我表面开怀大笑,同时颇讨他人欢心,其实自己有一颗阴郁的心。
当他接触到游离于社会边缘的“大城市的懒汉”堀木,便开始了与堀木一起在城市中的混迹,他们肆意游玩,加入到非法团体中,他说:
我害怕人世中的“真实生活”,我甚至觉得,与其在夜夜难眠的地狱中呻吟,不如干脆在牢狱中终了一生更为轻松。
清晨,当我睁开眼来,跃身而起,便重又扮回了那个伪装而成的轻薄的插科打诨之人。胆小鬼甚至害怕幸福,棉花都会让我受伤,幸福会将我深深刺伤。
2.3. 成年
被学校除名的叶藏步入了社会,敏感而又怯懦的叶藏游离于社会边缘,接触了同样身处社会边缘的妓女,并与妓女殉情。
自杀未遂后,同乡的古董商人比目鱼为他送来父亲给的生活费,却让他再次看出了世人的虚伪:
比目鱼的说话方式,不,世上所有人的说话方式,都像这样绕圈子,既朦胧暧昧,又有种想要逃避责任似的心理,总之,复杂得耐人寻味。
我对所有的人际交往只感到痛苦。我靠着插科打诨缓和此种痛苦,反而被折磨得筋疲力尽。哪怕是在人来人往的街上看到有一面之缘的人或是类似长相的脸,我都会吓得魂飞胆散,被一种眩晕般的不快的战栗席卷全身。因此,我虽然知道别人都喜欢自己,但我就是缺乏爱人的能力。
随后他认识了一对单身母女,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一边画着漫画,体味着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活,直到“女儿”说出了:“我呀,我想要我真正的爸爸”,才让他意识到:
啊,人啊,互相根本什么都不了解,完全理解错了,却偏当对方是天下无双的亲友。一辈子都没有发现这不过是自己的误解,对方死了,还哭得死去活来地替人家念悼词呢。
离开单亲母女,叶藏开始酗酒,直到他遇到了纯洁又愿意相信别人的良子并与之结婚。
婚后的叶藏仍然以画漫画为生,直到有一天,目睹了良子在家中被奸污。
良子因为她的善良和愿意轻信别人而受到伤害,这让叶藏彻底丧失了对世间的希望,他服下了良子准备用来自杀的过量安眠药昏迷了三天三夜。
苏醒后,他在酗酒的同时又开始堕入了对镇静药物的成瘾中,在肺病的折磨下,他的人生也提前走到了尽头:
我现在既算不上幸福,更算不上不幸,不过,一切都过去了。
在我一边凄惨地哀鸣一边走来的这个所谓的“人”的世界上,只有一条我所认为的真理,那就是 — 不过,一切都过去了
2.4. 后记
最终,在后记中,描写了“我”与老板娘的交谈,借老板娘之口说出了:
我认识的阿叶,诚实懂事,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酒,也是个神一般的好孩子
3. 小说中的“我”和“我”
小说视角独特,先是以第三者的视角审视三张照片,然后又通过三篇手记从叶藏第一人称视角着手,记述了叶藏的一生,最终,在后记中回归到第三者的视角。
通过三张叶藏的照片 — 从强颜欢笑的矫饰到面无表情的死相,暗示了叶藏想要极力去迎合别人而不得,最终在内心与现实的冲突中走完的悲剧的一生。
作家与叶藏,两个角色都用第一人称来记述,实际上,他们都是作家太宰治本人的投影,在生命的尽头,太宰治一边站在旁观的立场上审视着自己,一边又作为当事人回顾着自己一生的悲惨命运。
叶藏的一生面对着世人的虚伪与压迫,他从讨好到逃避到最后彻底将自己封闭在精神的世界中,无法调和自己与外界的冲突,无法融入“世间”,,最终走向了毁灭。
究其一生,叶藏始终在思考着什么是“世间”,最终,他摸索到了答案:
所谓的世间,不就是个人吗?
人是绝对不会服从他人的,即使是当奴隶,也会以奴隶的方式进行卑屈的反击。所以,人除了靠着一决胜负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生存下去。
每一个人都是“世间”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身上的卑劣都共同造就了“世间”的卑劣,束缚着其中的每一个人,叶藏正是在这样的束缚下感受到了无尽的压迫,在深切认识到“世间的罪恶就是自己的罪恶”的内心纠结中,他认为自己已经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资格,最终从沉沦走向了灭亡。
而小说中其他的女性角色,也都和叶藏一样具备着敏感而又理想主义的特点,这也是她们饱经磨难的原因,无法迎合虚伪的世间又因为怯懦而无法反抗,最终只能走向悲剧的结局。
4. 小说的时代背景
小说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战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受挫,社会秩序与价值体系崩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精神空虚,无所适从,人与人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隔阂。
作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着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疏离,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走向了抑郁,病态阴郁的叶藏正是作家内心的写照,作家一边在绝望中走向毁灭,一边又不甘于毁灭,于是在作家的笔杆下,借着叶藏的手记,通过自虐般的详实记叙,揭露出自己人性中的弱点,倾泻出了对世间的不满,控诉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无形的压迫。
5. 小说的现实意义
然而,身处现代社会中的我们,要如何来解读《人间失格》,如何来面对这个世界与自己的内心呢?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每时每刻都在增加,每个人都在随波逐流中丧失着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自由,而当一个人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会认识到社会的卑劣正是人自身的卑劣,社会如同一个巨大的机器,将每一个人卷入其中,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在被束缚的同时束缚着他人。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没有人、没有事、没有物是真正的“真善美”的,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自己人性中不完美的一面去和平共处,接受自己,努力将日常的事务做好,寻找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和快乐才是在这个不完美的世间的生存之道。
在人与人格外疏离的今天,只要你愿意去打开自己的心扉,带给他人以温暖,就可以感受到“世间”带给你的温暖。
6. 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以技术为主,涉及历史、人文等多领域的学习与感悟,每周三到七篇推文,只有全部原创,只有干货没有鸡汤。
阅读原文
《太宰治的三幅自画像 — 读《人间失格》》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