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形式不止一种

一提到评审,在科研单位里似乎就是有领导、专家坐在一起开会的场景。所以,在实施GJB5000A的组织中编写评审规程的时候,多数也是按这种会议评审的方式来写。这样的做法,就把评审给单一化了。

按汉语词典的解释,评审就是评判审核,是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这个解释中并没有说要有几个人参加评审,也没有说评审是开会还是其他的什么形式,只要做出有效的评判审核,那不就行了。

在GJB5000A中,有几个实践是直接以评审命名的,像二级中的“实施进展评审”、“实施里程碑评审”、“评审影响该项目的计划”,三级中的“实施同行评审”、“评审接口说明的完备性”等等。这里的评审也都是泛指的评审,也没有指定评审的方式。

所以,在GJB5000A中的评审就是以作出有效的评判审核为目的,并不只是会议评审这样一种形式。

评审可以是单人、二人、多人进行,可以是会议评审、会签评审;可以是线上评审、线下评审。

  • 单人评审

这个是和我们熟知的评审差距最大的。自己一个人也能叫评审吗?但是,自己一个人就不能达成“有效的评判审核”的目标吗?虽然个人看自己的作品,总会觉得哪哪都好,主观上缺少发现问题的动力,所以,单人评审一定要有个评审检查表,对照检查表逐项检查,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 二人评审

二人评审,也叫伙伴评审,即程序员之间的互相评审。与单人评审相比,它避免了个人主观上不积极的问题,而且也是很轻量级的评审,比多人评审更容易执行。二人评审也有些缺点,比如:评审人员可能缺乏对被评产品的深入了解,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有效的评审。

  • 多人评审

多人评审,也叫团队评审,是指多于两人的团队就某一工作产品进行的评审。团队评审可以发挥多个专家的作用,评审的效果可能比前两种评审好很多。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

a)要找到一个所有评审人员都能出席的时间,并不容易;

b)牵涉的人员众多,理解程度不一,复审的速度和效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平衡——太快则有人不懂,太慢则浪费许多人的时间;

c)正是由于成本问题,无法对所有的文档和代码进行深入的评审;

d)由于人员众多,有面子问题。

总之,在GJB5000A中,评审并不只会议评审一种,评审的形式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考虑项目进度和投入的资源等),评审的内容不同而选择合适的评审形式。

这正是:

评审追求有效性,形式可以很灵活

人员未必要众多,会议会签也都可

参考文献:移山之道:VSTS软件开发指南,邹欣

作者简介:王小双,长期从事GJB5000推广、实施、评价、改进的工作,创建《软件工程之思》微信公众号,一直在《软件工程之思》分享GJB5000、CMMI、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感悟。现致力于GJB5000咨询以及软件过程改进、软件工程能力提升的研究工作。

评审形式不止一种》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