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分类的作用

虽然缺陷对于产生缺陷的工作产品来说,不是好东西,但它对于项目组乃至整个组织来说,却是一笔财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缺陷可以让项目组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犯错。而要让缺陷成为财富,就要对缺陷做好管理。管理缺陷则离不开缺陷分类,缺陷分类本身也是一种财富,可以给项目组和组织带来诸多好处。具体如下:

  1. 为测试设计提供新的测试思路

测试是为了找出软件的缺陷,所以,设计测试用例不能只去验证软件功能在正常的情况下有没有实现,还应该验证在异常的情况下能否作出正确的响应。而这些异常的情况是需要测试人员根据软件功能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来设计。如果测试人员没有更好的思路,不知道软件可能在哪些方面存在缺陷,那么缺陷分类列表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测试人员可以根据这些缺陷分类去分析软件在该类别可能存在的缺陷。

  1. 作为没有经验的开发/测试人员培训的资料

缺陷分类列表不仅提供了相对结构化和系统的架构,还提供了软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失效,而且还反映了项目组和组织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列表中针对每个缺陷再有详细的例子,那么可以成为非常好的培训开发/测试人员的资料。项目组可以通过讨论缺陷分类,为测试人员提供测试思路,设计出更好的测试用例;让开发人员吸取教训,作出更好的设计,避免出现类似的缺陷。

  1. 作为软件工作产品的检查表

缺陷分类列表可以作为评审软件工作产品的检查表——将缺陷分类列表中提供的缺陷类型作为检查软件工作产品的独立的检查点,可以指导评审人员从缺陷类型的角度去发现软件工作产品中可能存在某些不足或者漏洞。

  1. 作为与管理层沟通的有效工具

领导可能没有必要完全理解软件的各种具体缺陷,但是通过结构化和系统化的缺陷分类方式与领导沟通(比如缺陷类型分布的分析),能够以更加直接和清楚的方式让领导理解软件产品的质量水平和风险状态,从而便于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

  1. 为过程改进提供支持

通过对缺陷类型分布的分析,还可以发现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由此组织可以进行相应的过程改进。

这正是:

不好缺陷如用好,成为财富不得了

项目人员能得力,领导也能见利好

参考书目:软件测试设计,作者:马均飞,郑文强,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小双,长期从事GJB5000推广、实施、评价、改进的工作,创建《软件工程之思》微信公众号,一直在《软件工程之思》分享GJB5000、CMMI、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感悟。现致力于GJB5000咨询以及软件过程改进、软件工程能力提升的研究工作。

缺陷分类的作用》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