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创品牌 与时俱进谋发展 ——全体教师会发言提纲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要尊重学生人格,理解信任学生。一切教育教学方法均要服从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
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通过关心使学生学会如何关心自己,如何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如何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关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何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我们要坚持成人为先、成才为本,把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再小的事也从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学生难以做到的,教师自己也先行一步。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我们教师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教师的师德高尚与否直接影响到下一代,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教师要爱岗敬业,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而奉献的基本要求就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求真务实,勇于争先,团结拼博,为促进教育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陶行知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不学习只能做‘教书匠’,当然疲倦,没有乐趣;坚持学习则会成为教育专家,岂能不体验到教育的幸福?”他还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终身学习是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勤于学习、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关系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单个教师教学质量高,群体又能拧成一股绳,团队精神好,学校质量就高。教师如果把教育科研成果、课题研究等视为个人财富,加以保密、封闭,就损害了学校的整体效益。因此,我们增强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以学校大局为重,以千方百计教好学生为重,反对保守封闭。我们发扬团队精神,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照应,工作中相互尊重,主动协作,经常沟通,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群体成就的推进,也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教育本身之所以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丰富与更新。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他带领孩子们阅读文学作品,观察大自然,在劳动中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对知识的爱好。他强调课堂教学有两项教育任务,一是传授一定的知识,二是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教学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
一所好的学校,必然要有一批名师,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比赛或考察学习,并为参赛教师提供最好的条件,一人参赛整个备课组共同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有一点途径,就为青年教师创造机会,搭台亮相,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培养一支团结协作、竞争向上的教师队伍,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
人际关系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师生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建立和谐、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亲其师、乐其学。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学校发展的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
学校是教师大显身手的舞台。学校发展的前提,就是教师有这样的舞台。校长的使命就是搭台,让每一个角色都表演到位。学校就是要把教师推到前台,让教师做主角。有人说:做好课堂的就是好教师,做好课程的就是好校长。其实,教师更应该关注自己的课程。
学校要在让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发挥。实际上每位老师都有相当的潜能,这个潜能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取决于这个学校领导对每一位教师的态度,给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教师要特别关注优等生,努力提高中等生比例,下大力气转化后进生。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学校及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对于稳定班风、校风,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至关重要。
我们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获得发展的可能,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教育。教师应当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能潜力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
爱学生是必须的,会爱学生是要学习滴;教好学生是责任,怎样教好学生靠智慧。越是在教育教学上取得成就的教师,他们越是爱孩子。尤其是那些优秀班主任,他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与对孩子的爱是完全成正比的。
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孩子、不理解孩子的教师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即便是那些不做班主任,而以教科研成就著称的教师,他们的成就归根结底也是缘于对孩子深切的理解和把握,缘于发自内心深处的最大的善意和真挚的同情与信赖。
其实,对孩子的爱并不是什么很玄的东西,只不过要把每个孩子视为己出。热爱学生必须关注以下几方面:激发兴趣、学会方法、培养能力、养好习惯、促进个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时,学习积极性最高,最投入,效果最好。教师要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激发动机、明确目标、自我暗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事做起、及时奖励、体验成功等。
2.让学生学会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事物的构成或者发展是有其内在的规律的,知识的构成和形成,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学习知识就是要掌握这些内在的规律,掌握了这些内在的规律就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通过使用教材,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如预习、听讲、做笔记、阅读、写作的方法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以其实践知识和已有的能力水平为前提的。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必须经过不断的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着力培养。具有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学生就能成功地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般要加强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表达力、交际力等的培养。不同的学科,要注意学科特点进行培养,如语文学科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科学要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等。
4.培养学生学会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查发现学生做错的题中80%以上是会做但不细心造成的,这说明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提前预习、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勤于背诵、勤于动笔、仔细审题、独立作业、认真书写、及时复习等。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个性。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发展动力是创新。创新就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型的人才的核心因素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学生有学习的个性,他就能充分发挥独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做出与众不同的成就。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如敢于发表见解、敢于挑战书本、敢于挑战老师、敢于挑战权威等。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了独特的学习个性,就能基本保证学生素质的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学的综合效应也就相应能得到提高,何愁成绩不好?
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
学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思路,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给学校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同时为学校发展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学校要想长久赢得家长、社会的信任,需要走的路还十分漫长。学校最崇高的美誉,多来自学校之外;学校最严重的毁言,却一定来自学校之内。
我们永远牢记:内涵比形式更重要;美誉度比知名度更重要;口碑比奖杯更重要;进取比进位更重要!让我们共同励精图治创品牌,与时俱进谋发展!
《励精图治创品牌 与时俱进谋发展 ——全体教师会发言提纲》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