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13)——宠辱若惊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

【现代汉语解读】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那么什么是宠辱若惊?就是把宠当成不好的事情。得到它心里一惊,失去它也会心惊,把宠当成辱,这就是宠辱若惊。

什么是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忧患,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身体;如果没有身体,又能有什么忧患?

所以,某人把天下当成自己的身体那样对待,那么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像爱惜自己身体那样爱惜天下,那么就可以把天下交给他了。

【延伸解读】

我们一般都说“宠辱不惊”,意思是对于宠辱坦然处之,心境平静。但“宠辱若惊”与“宠辱不惊”不是一个层次,完全是两个角度。宠,意为“以…为宠”。老子这里讲的是一种修炼方法,以辱为宠。因为这种宠幸,得到了惊喜,失去了心惊、惊恐,因为宠是不好的。得到宠幸,即容易招致旁人的嫉妒,也容易吊自己的胃口,云里雾里不知自己的份量,那么遇到不宠或者辱的时候,会更失落,跌得更惨。老子告诉我们,别把宠太当回事,更要把侮辱也当作宠幸来修炼,把挫折当成难得的宝贝。

“宠辱若惊”与“宠辱不惊”,都是不错的人生境界,但也体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宠辱若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主动把宠辱当成人生修炼的机会,时时刻刻反思自己。这是“居庙堂之高”的人,作为领导者应该有的态度。而“宠辱不惊”则适用于“处江湖之远”的人,要有定力,不要在乎一时宠辱而动摇自己初定的人生目标。

我们在奔波忙碌的时候,也要爱惜我们的身体。即使身体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麻烦,我们还是把它当作宝贵的东西,无怨无悔。贵大患若身,就是把大患看成像身体一样重要。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忧患、苦难,我们不要躲着它,要像跟对待我们的身体一样认真对待它,拥抱它,它会向好的方向转化。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是自私的表现,而是人作为一个生物体应该做到最基本的准则,首先要使自己健康地生存下来。

天下即为百姓的天下,爱天下,就爱天下的百姓。因此,作为领导者,管理天下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把自己与天下合为一体,有多爱自己,就多爱天下,不做我与非我的区分。这样,老百姓就放心让这样的领导来管理天下,担当自己的领导。这样的领导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对于企业家来说,你与公司是一体的,不要把公司当作自己赚钱的工具,把公司当成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自然也能够把公司管理好,员工也信任你。你既没有理由为了自己的企业、事业不顾自己的身体,甚至伤害身体;也不能为了身体,伤害企业、事业。

道德经读书笔记(13)——宠辱若惊

道德经读书笔记(13)——宠辱若惊》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