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中的税收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交各种税收,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以及由企业代收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这些应缴税费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确认、计提,在尚未缴纳之前暂时留在企业中,形成一项负债。
其中,最常见的税收有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
企业买入原料,加工后再卖出,增值部分所缴纳的税收,就是增值税。除了一些农产品、油气资源、图书等税率为9%以外,其它为13%,现代服务业税率为6%,小规模纳税人(主要是年销售额50万以内)税率为3%。
比如买入原料费用为100元(不含税价),经过加工后300元(不含税价)卖出,那么需要交的增值税为(300-100)*13% ,但是实际上买入的原料可能有好多种,要计算每一种卖出商品由多少种原料组成,操作上非常困难,于是就产生了增值税抵扣的做法。具体来说,就是买入原料时先交增值税,也就是100*13%,叫做进项税。卖出时也要交增值税也就是300*13%,叫做销项税。虽然实际上就交了两次税,但是100*13%这部分税收可以抵扣返还。这样只要发生交易都去交税,用作生产原料的抵扣就行了。由于交税时间和抵扣时间有时间差,但是财报是按权责发生制记账的,所以就会产生不一致的情况。销售收入中增值税300*13%=39元进入资产负债表的应交税费。300元进入利润表。
增值税由于已经作为负债,不进入利润表。
企业所得税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的比例税率,非居民企业为20%。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有些地区还有“2免3减半”等优惠。
其它优惠:
— 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 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计入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项。
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还有递延所得税的相关项,那么什么是递延所得税呢?
例如:一台1000万的机器,会计上折旧期为5年,税法折旧期为10年,利润总额1000万,那么会计上提折旧200万,税法上提折旧100万,税法的折旧少100万,计入的成本费用的折旧也少100万,那税法上的利润总额就应该调整为1100万,交所得税275。所以我们多交了25的税,即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看懂税收,离看懂财报才更进一步。
《财报中的税收》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