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往事

2013年圣诞节前夕,由于工作需要去德国出差,在德国一个多月的时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回想起来,很多场景还历历在目。


目的地是法兰克福旁边的一个小镇,叫巴本豪森(Babenhausen),从机场过去半个小时左右,土人开的奔驰出租车收了我们80欧元,也是不便宜了。出租车后视镜上的显示屏计价器在那时候还很少见,让我们眼前一亮。

德国往事

预定的是位于小镇边上的公寓,一栋房子正好住同去的六个人。办理完入住,就出门溜达了一圈。第一印象是农村原来也可以这么整洁!

德国往事

▲路边的红豆杉


门口的小路


公寓的门口


最典型的德国街道,就是这种画满格子的房子,和四四方方的石头地砖。一小段二战时期被毁掉的墙,见证了小镇的历史。

建在小溪边上的房子,睡觉都能听到流水的声音。

公寓边上还有一个养马场,用电网围着,一开始不知道网上有电,一不小心被电了一下才知道是带电的,虽然电压不高,但是也能明显感觉到电击了。马儿可能被电怕了,也不敢靠近围栏。

夜晚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圣诞市场提前一个月就挂出了横幅。

唯有土耳其人开的Douner店还在营业。Douner号称土耳其肉夹馍,一片只要两三欧元,与动辄十几欧的其它食物相比,非常亲民,据说是留学生的最爱。

再配上一罐可乐橙汁,一顿饭就搞定了。

小镇的火车站只有一个小房子,由于正在维修,入站需要绕道旁边走进去。看上去有很长的历史了。

德国有两个企业缩写都叫DB,一个是德国铁路,一个是德意志银行。

自助买票,也没有检票口,直接上车就行了。

 

从铁路工人都是老人可以看出德国劳动力的短缺,正因为如此,大量土耳其人涌入德国从事体力劳动。

小火车只有两节车厢,与其说是火车,还不如说是公交车。

 

坐上小火车半个小时,就到了法兰克福火车站。

德国火车站和我们的最大区别,是我们的火车都是穿站而过,而德国的火车都是同一边进出,这样的好处是火车站虽然在市中心,但是不会拦腰切断市中心区域。以下的地图上可以看出,火车轨道并不穿过市中心。


德国的高铁非常快,当然也非常贵。

在车站看到汉字的广告,还是觉得很亲切。

出了火车站,就可以坐上市区环线有轨电车了。


站台上,指示牌告诉我们要等的车还有多久达到。虽然七年过去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多少地方实现精准预告到站时间。

而他们的公交时刻表是精确到每天里的每分钟的。

 

接着打卡法兰克福大教堂,欧元符号标志。

 

以及美因河上的几座大桥,还要当心头上掉下来的鸟屎。


桥上的浪漫,全世界的都差不多。

不知道这么粗的锁,分手的时候不知道还能不能砸得开。

当然,也少不了那群装X犯。

德国人对老鹰也是真爱,纳粹把老鹰印在国徽上,也没能阻止德国人继续用老鹰作为各种标志。

 

当然,一个地方的文化精髓就在于红灯区了。

贴心的路牌指示灯箱,以及与红灯区配套的赌场,都是不可或缺的。


红灯区的工作者,基本都是来自东欧的贫穷国家了。

 

食色,性也。食还是排在色前面的,所以要去找吃得了。结果好不容易买个热狗居然是冷狗,大冬天的,连买瓶水都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


这一点咱们喝惯热水的中国人特别不适应,只好去找家乡菜了。好在法兰克福也算是个大城市,还能找到中餐馆,虽然是本地化了,但最起码还是热的。

在体验过中餐馆有多挣钱以后,接下来一个月还是决定自己做饭了。超市的食材还是相当便宜的。


利用周末的时间,规划了几个行程,第一个是从巴本豪–达姆斯塔特–海德堡–卢森堡–特里尔。


德国地名有一堆的堡,但还保存比较完整的不太多了,海德堡能算上一个。

 

橱窗上的文字告诉我们,这里是中国人旅游喜欢来的地方。在海德堡的大街上常常看到中国人的身影,还碰到一个在华为欧洲分公司工作的人。


城堡里的小门上,留下了好多游客的“到此一游”,仔细看了,没有汉字,哈哈,韩国人素质真差。

小城不但依山傍水,还傍城堡。


历经多年风雨,大部分还完好,可见工程质量也是很不错了。


从城堡上远眺海德堡老桥,别是一番风景。


桥上卖艺的大叔有一双犀利的眼神。


接着赶去卢森堡,路上服务区简陋到惨不忍睹。


不过路况好的时候开到两百多公里小时也是很轻松的。

在宜必思的小床上凑合一夜。

遇到了一群旅行团的大爷大妈们。


看过在市中心有山的,有湖的,有海的,也有坟墓的,但是有峡谷的,还是头一次。

路边防护栏的墙头上长满了青苔,峡谷内植被茂盛,让峡谷看起来没那么深。

峡谷上的大桥头,又看到了亲切的工商银行大楼。那时候中国进五百强的企业银行占了一大半,是真的最风光的时候。

 

政府门口的大兵来来回回走个没完,硬是在地上走出了一条黑印。

峡谷的底部,居然有种江南水乡的味道。


下一站,特里尔,最大的看点就是卡尔马克思他老人家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标志性建筑大黑门。


同行的小伙伴们,必须留下一张合影。

找到了教堂,就是找到了市中心。

马克思故居是中国人必去的打卡圣地。


其实就是一幢小楼房,里面陈列一些马克思的生平介绍,还贴心地备有中文语音导游机。


留言簿是个亮点。

 

第二次行程,从巴本豪森直接去购物小镇梅青根,然后再去二战时因为太靠近瑞士而唯一没被轰炸过的城市康斯坦茨。


购物村梅青根位于斯图加特旁边,由于地处山区,一路还是有很多限速。

欣赏沿途的美景,也是一种享受。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路边的草坪几乎都是绿色,不知道是不是草坪品种的问题,国内的很多草坪一到冬天就枯萎了。进村的小路边,每隔一段路就会贴心地设置一个停车的地方,供司机停在路边休息。购物村跟奥特莱斯比较像,都是各大奢侈品的工厂店,村里随处可见中国人的身影。

DB开头的火车。如果他们知道DB在南京话里的意思,不知道作何感想。


康斯坦茨边上的博登湖,是德国,瑞士和奥地利三国共管,湖水清澈见底,水鸟泛滥。

巨大的妓女托双男的雕像,在码头上旋转,表达了这这个城市对妓女的尊重。

穿过边境,到瑞士的小镇上瞧一瞧


花花绿绿的梧桐树


彩色的冬天


回程的路上经过霍亨索伦城堡,当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从山下的巴士站坐车上去,要爬二十五分钟的山。


烟雾缭绕的山顶城堡,建造难度非常大。


城堡占据了一整个山头,易守难攻。


城堡内金碧辉煌。


从山下看去,整个城堡跟山顶融为一体,如仙境一般。


第三个行程,从巴本豪森–维尔兹堡班贝格慕尼黑


维尔兹堡又叫伍兹堡,跟海德堡格局比较像。既然名字带堡,就来一张堡的图片吧。

当时第一次见双前轮摩托车,比较好奇。

找到教堂,说明到市中心了。


同样是一条河穿城而过,河上的老桥还兼有水坝的功能。桥上十二个神话人物的雕像依次站立,甚是威武。

山顶的皇宫被雪覆盖着。

地砖缝里的雪融化较慢,呈现出奇特的鱼鳞状。


一只花面猫对我们亚洲人投来好奇的目光,就跟我好奇它的颜色一样。


细节特写。


猫大哥不太友善,我们抓紧离开去班贝格吧。路上的景色也很不错,简直移步换景。

班贝格在德语里是竹子堡,虽然我没看到哪有竹子,也没看到堡。但河与桥是德国小镇永恒的元素。


桥头市政厅墙上的彩色壁画,因那个只伸出来的小男孩的脚而成名,开创了平面画和立体画融合墙绘的先河。


老鹰,格子墙,门头,都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次在德国看到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也是非常难得了,侧面说明竹子堡还是很受欢迎的。


圣诞市场已经出摊了,告诉我人家要过年了。

最后一站要去大城市慕尼黑。尽头处就是圣母大教堂。一不小心拍到UFO了,


德国人对狮子的热爱,好像也不逊色于黑鹰,虽然德国也没有狮子。


作为巴伐利亚的首府,最晚并入德国的地方,慕尼黑各方面的实力无疑是很强的。宝马的第一个字母B,代表的就是巴伐利亚了。碗形建筑是它的汽车历史博物馆。


无论是新车还是老爷车,都能看到。比如Mini敞篷环保版

SIEMENS VDO也曾风光过。


这个大轮胎爱好足球的都认识,但是你知道为什么满地的碎石子吗?

据说是为了防止球迷骚乱故意撒在地面上的。因为有了这些石子,就没有办法跑动,只能慢慢走路了。


嗯嗯,全世界的小孩都喜欢踩水坑,不同的是德国家长给他们准备了踩水装备。

当年的小孩,现在已是少年。时光飞逝,不变的是那些与朋友在一起的美好回忆。

德国往事》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