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M&M之《power of the dog犬之力》
本尼•脸和名字不知道谁更长•巴奇老师的新片,上周就看完了,今天还在回味,果然只有悲剧才会永恒的抓人。卷福演技爆发还为艺术献身,这是他第二次“下海”,(上一次是在《模仿游戏》饰演图灵,本片也很推荐)。目前本片已经他带来了两个最佳男主,有望冲奥的片子,希望今年本老师能抱得小金人归。
(嫩过) 接下来再说导演,导演是简•坎普恩,不是非常熟悉的一个导演,她的电影我只看过《钢琴课》,调调很喜欢,其中有句台词却一直都记得,女主Ada说:“人们把我当作一个怪物,我很高兴。”看完本片我想也可以用这句话来解释本片的男主。亦或,这就是导演本人的注脚和其电影的钥匙?总之又多了个放进list的导演。
(看着就很病娇的导演)
本片可以说是一朵纸花引发的血案亦或一个深柜之死,呼吁大家带手套的宣传片。为何这么戏谑呢,因为整个片子给人感觉太压抑,克制,隐晦,很多人可能不喜欢这种风格会觉得过于学院派的故作姿态。用女性导演的细腻来讲西部片的粗旷,对父权社会的文明与野性进行窥探和解剖。对很多观众而言,影片无疑是慢节奏的电影,与其说它是剧情片,不如说是“人物肖像片”或“生活片段集锦”。因为前面进入的太慢了,以及大量的隐喻镜头,可能会劝退很多急性子,但是也让最后平底起惊雷似的结尾也更加让人伤感。
(男主和男二,男二颜值还是可的)
然而,这却让电影显得十分晦涩:不论是云遮雾绕的台词还是角色不经意间的神情。在漫不经心的情节推进中,角色流露出的复杂内心和深刻人性才是影片着力渲染的重点——而这,并不是每个观众在乍看之下都能及时捕捉到的。因此,观看这部电影需做好两个准备:1.保持极大的耐性,绝非忍受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耐性,而是忍受“全片无高潮”的整整2个小时的耐性。2.对影片中一晃而过的台词和画面保持高度的敏感,虽然散漫的叙事和夹杂其中的壮美风光,又让这点变得颇为困难。总之,这是一部好电影,但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这一点和另一部电影《第一头牛》很像。
(戴珍珠耳环的卷)
影片简单来说讲述了一个富有魅力的牧场主菲尔让他周围的人们又敬他又怕他。当他弟弟将新婚妻子以及她的儿子带回家时,菲尔百般折磨他们,直到有一天儿,弟弟继子发现了他的小秘密,两个人逐渐亲密,温馨相处,但男主却又突然去世的故事。男主的死象征着蛮荒时代的终结,最后他穿着代表现代文明的西装进了棺材。
很多人都用断背山来对标本片,我却不想。他们属于截然不同的悲剧。断背山是意外的阴阳两隔,本片几乎是一种必然的命运般的毁灭,不是把美好直接毁灭给你看,而是把美好磨砺变形变得面目可憎之后在摘开面具的时候一刀毙命。
影片乍一看很松散,甚至有些莫名其妙,但是看完回想发现没有任何的多余镜头,每一处都是细节。影片一开始的独白,是男二Peter的一段独白:“When my father passed, I want nothing more than my mother’s happiness. For what kind of man would I be if I did not help my mother? 其实一开始一切都已注定。 Peter一定有俄狄浦斯情结。换句话来说,恋母。Rose在他眼里是有身为女人的吸引力的,这孩子的恋母情结虽病态但可控。你折磨人家妈妈,你说杀你是不是也不亏。
(克里斯滕邓斯特演技也很传神)
两人第一次交锋是在她母亲Rose饭馆里,男主Phil嘲弄Peter为了讨母亲欢心制作的纸花,其实一切最初的对峙就初见端倪,一个真的粗糙直男才不会注意到这个纸花,更不用说还暗暗用手指摩挲(我看到这一幕就暗暗觉得phil你不对劲),而且看起来男主总揽全局无情嘲弄,其实那个时候已经可以发觉,一个表面凶狠,实则是faggot,一个苍白瘦弱,却是真正的强悍,真正的dog power。
画面一转自己可爱的弟弟竟然要娶自己嘲笑看不起的寡妇做妻子,Rose寡妇的身份,老公还是诡异的自杀,还带着“娘炮”未成年拖油瓶儿子,这一切都让Phil坚定不移的判断Rose就是another gold digger,看上了他们家的钱,George是被这个女人蒙骗了。
(在Rose婚后来到家里第一夜后拿马出气)
Phil&George
Phil是非常精明厉害的,这从他打理家里一切,深受远近牛仔尊重可以体现。而且Phil念书也特别好,极聪明的那种,还学的classic,电影里也是就一带而过,总之就是个技能点各种点满的天之骄子。所以就有一种轻易看穿了一切世俗的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傲慢和自负,但他看不懂George和Rose之间纯美的爱情,他是个过度保护的哥哥,Phil对弟弟George的感情也极其特殊,那种过度的控制欲和保护欲,就是他一时一刻没看到George出现在他视野范围内就会不停的问,where is George,还和弟弟同床共枕,怎么看都有些恋弟(Phil你不对劲again)
(俩三四十岁大伙子一起挤在这么小床?)
George&Rose 电影里两人相识相恋的很快,所以也让人很容易产生Rose目的就是不纯的想法。或许我们真的不能说Rose纯粹出于爱情,风雨飘摇的蛮荒西部小镇,脆弱的寡妇,还有个看起来也很柔弱的儿子,总有牛仔骚扰闹事。而George笨拙却温暖,在Phil嘲笑过Rose后默默安慰她,在店里需要帮忙时候义不容辞来帮忙,是两个寂寞的人的互相救赎,所以电影里George会在与Rose共舞时落泪,他真的孤独太久了,强大专制到变态的哥哥,与野蛮粗鲁的农场牛仔格格不入的冷落,虽然也是农场主,但根本没人看的到他更不要提尊重他。所以尽管Rose酗酒,弹不好钢琴有个奇奇怪怪的儿子被人指点,但还是爱她,因为爱是互相取暖。
phil&Rose 但幸福甜蜜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入住Burnbank一家,痛苦与折磨还在后面。Phil可以说是想尽办法让Rose活得不自在,门前初识的时直接对Rose来一个下马威:“我不是你的哥哥”,以及在电影中后面有一场戏把两人的矛盾与冲突推到高潮:Rose弹钢琴时Phil在阁楼上刻意地模仿,以凸显她糟糕的弹琴技术(真的很bitching很幼稚);以及后面Georgy邀请州长到家里吃晚饭,Phil坚决不整顿自己,故意不出席也是对Rose本人面子的不尊重。而Rose也在Phil的百般折磨下活得十分痛苦,他时时刻刻都要警惕Phil的出现,Phil尖酸刻薄的言语,让Rose痛苦不已,甚至开始再酗酒。(埋下祸端Peter早就讲为了母亲幸福可以做任何事)
而且,仔细体会会发现他采用的打压Rose的方式虽然残酷但也同时细腻,这样折磨的视角使人以极度不舒适的方式感觉到这个人的残忍里有十分精巧和矛盾的细致鄙薄,与他大而化之不拘小节的男性气质是相悖。Phil残忍正是因为Phil脆弱,他讨厌Rose一方面是因为她抢走了弟弟,一方面也是他嫉妒,她可以坦然的脆弱,自己却不敢面对自己的脆弱。
(睡姿暴露出了Phil的脆弱不安)
他的软肋就是,怕因为自己女性化的一面被人嘲笑看不起,但是又渴望精致,这一点在男主自己偷偷洗澡,然后再给自己身体抹上泥来假装自己从不洗澡(?我不理解邋遢是阳刚的想法)可以看出来。我看这一幕真的笑出声,这什么恐同即深柜戏码。内心住着一个女人,又总是要藏着掖着不让她跑出来。他们渴望强大的男性来临幸自己,保护自己,欣赏自己。(Phil and Henry be like)然后自己又变成那个年纪大很多的,非常阳刚有权利的男性打压嘲讽女性,变成一棵毒草。(通过影片可以看到,他儿时爱人Henry比他大很多,非常像现在的他和Peter。)来安慰自己得不到男性认可(主要是爱人Henry)的女性化一面。
当你看完这部电影,就忽然会了解Phil这种人,发现他们因为太过脆弱和压抑,整天带着面具装B,久了难免要发泄,找一个途径欺负欺负别人。并且要找他们既嫉妒,又欺负了不会反杀的女性。他们冷酷残忍如Phi是一种自我保护,不想被人看到脆弱的一面,丢了面子和男子气。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刻薄尖酸的人,其实大多数时候都出自于对自己的厌恶。
Phil&Henry 在男主角Phil貌似强大而刻薄的形象背后,有着外人难以洞察的脆弱和孤独。他就像是一只深受重伤的孤独野狼,只有在四顾无人之际,才敢静默地舔舐自己经久不愈的伤口。而那道深深的伤口就是Henry:他是Phil早已消逝的注定永恒的恋人。“Henry”已成一个符号,或者说一种图腾,它象征着Phil拼命固守却已然分崩离析的旧世界。
(这个眼神也很虐,都是炭疽而死Peter你够狠)
他真的很爱Henry。爱得深入骨髓。Henry,作为一个已经死去的恋人,理所当然是完美的。他所有的好都被反复提起,他所有的错都可以被原谅。喝酒要敬他,三句话不离Henry Bronco说过什么什么,写着他名字的丝巾Phil随身携带反复摩挲,守着他的铭文,好一个丧偶寡夫。(Phil可怜又可恨,但对Henry感情的纯粹真挚和深刻还是很感人的,同样的感情的软肋也要了他的命)
(抱着Henry的遗物自慰)
让人不禁觉得Phil对女性气质的恐惧和讨厌大概率来自于Henry。H讨厌,所以他也讨厌,他小心翼翼的让自己保持着牛仔的形象,阳刚、男子气概,与娘炮扯不上半点关系。这既是一种微妙的“传承”,也是Phil对Bronco深刻的爱——他一直有努力保持Bronco喜欢的样子。但或许爱不是永远保持着你喜欢的样子活下去,而是成为自己活下去。
(让人想到断背山)
Phil&Peter Phil与Peter不是作为阳刚与阴柔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他们是硬币的两面,是死与生,是同类的相残。他们之间最大的相似之处,并不是头脑上或者心理上的,而是——信念。他们都是那种始终“活在过去”的极端主义者:自从父亲死后,Peter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让妈妈开心,而Phil的最大目标也是让死去的Henry开心,两个守寡之人的互相伤害,当然看起来实际是Peter单方面诱杀。
Phil对Peter从一开始的嘲弄其实就是发现同类的耻感驱使自己用冷嘲热讽来割席。是软弱的第一表现,那就是回避和伪饰。所以要说他们两个有什么本质区别,那么就是Peter才是真正强者,不回避不妥协不在意,做美丽又变态的烟火,然后“烧死”了那个虚张声势的胆小鬼。
(Peter眼神仿佛说等我展示给你看)
但Phil真正改变对Peter的态度,还是在经过了Phil的一个测试之后。Phil会将能不能看出远山上倒影的蹊跷作为一个测试,甚至于区分人,如果看不出来,Phil会认为你不够聪明以及缺乏观察力,而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是一个炫耀自己才智的好机会。但Peter则跟当年的Bronco Henry一样,瞬间就识别出了一只奔跑的狗的倒影。
这里说到这条狗的身影,又要回到电影本身的
名字The Power of the Dog,在结尾葬礼情节,Peter翻看圣经看到这样一句话:Deliver my soul from the sword; My darling from the power of the Dog.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Phil就象征着这只狗,而最终也成为了这只狗的猎物,因为在基督教中圣典中,狗是撒旦(邪恶力量)的象征。或许在最后时刻Phil终于得到救赎。
其实电影有很多意象贯穿始终,比如纸的花,比如牛皮绳索,比如手套。花是自我,牛绳是Phil的爱,手套是自由,也是死亡的套锁。
人家生病都知道把手套戴好,Rose卖了所有牛皮也要换回那个印第安人的手套,Peter做事时候都会带上手套。对比Peter给病牛剥皮,也就是给你做死亡绳索做诱饵的时候,带手套时候那个精致劲儿。
结果宁康康宁,倔强的男子气概?不戴手套就是男子气概的标配,受伤了也说没事,这不人不在你伤口撒盐,但是会在你伤口下毒啊喂!
(那孩子在哪?那孩子在送你上路)
另外,有个细节,Peter很讨厌触碰别人,你会发现,Peter从头到尾,不会touch任何人,当他摘下手套,用bare hand去touch任何生物的时候,基本就是那个生物的死期了,比如鸡、比如兔子、比如Phil。
没错,就是电影里那个优雅的慢动作镜头,Peter摘下手套抓住了Phil的手臂,告诉他他有一些多余的皮子的时候,就是Peter动杀念前的招牌动作——先温柔的安抚你,让你感觉不到任何敌意,彻底安下心来,然后趁你不备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也是在预示,死神伸出手,拽住了Phil的胳膊,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这一幕还有点虐)
另外,导演真的是很会拍情欲戏,暧昧与情欲呼之欲出又欲盖弥彰,最后加的那段抽烟戏,真的绝了,把整个片子推向了高潮,也瞬间升华了,Peter捕捉猎物时的瞬间凶狠终于喷薄而出,那种诱惑的淡定的看着一个垂死之人的眼神,真的太sexy了。
还有一幕骑马鞍的戏份,因为马鞍是Henry遗留的,Phil曾多次擦拭抚摸所以本身就具备很多情欲暗示,他教Peter骑马那一场景也是you know色色的。
这部戏真的很棒,镜头太漂亮,音乐也太美了,很多景色看的我心驰神往。
人活到Phil这个份儿上,也是很失败。一个破碎不堪的人,我很喜欢这个对Phil的描述。他早就被整个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所损毁,他的残酷是一种不得已的自保,只要足够残忍就不会有人敢靠近他,也就不会发现他的秘密。他自己推开了所有人,落到这份儿上,咎由自取。但他又似乎不应该以这种方式死去,这种方式对于任何人来说都过于残酷了。
Peter纪念父亲的镜头可作为其后出现的Henry纪念碑的“互文”:两个已死之人,各自决定了活人将要经历的一切和故事的最终结局,无论如何都只能是悲剧一场,没有人是赢家,Phil自取灭亡,Peter也埋葬了自己的人性。
导演磨刀前一个多小时都在磨刀,拔刀的一刻刀光锃亮,一刀下去稳准狠辣,观众都被捅懵了没觉得疼,等觉得疼了早就血流如注了。
《每周M&M之《power of the dog犬之力》》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