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里莺啼绿映红?
唐诗为镜照汗青
第二十九章(下)
十年一觉扬州梦 多少楼台烟雨中
铜雀春深
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对唐朝与吐蕃的战略态势、中央与藩镇的斗争暗流都有相当透彻的了解,并提出了对策,所以对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颇为自许。这种自负之情在《赤壁》一诗中也隐隐体现: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作为指代战败的成语,即典出于此。“二乔”是三国时代名闻天下的两位美女。小乔是周瑜的夫人,大乔是孙策的遗孀、孙权的大嫂。一般人都知道,周瑜赢得赤壁之战是因为兼得了天时(东风)、地利(长江天险)、人和(领导孙权的信任、鲁肃等众将的支持、刘备友军的策应)。杜牧却将功劳仅仅归于东风,按常理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所以他可能是故意借史事一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气,有“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寓意在内,不过非常隐晦:自己持济世之才,为何没能生在那个能使英雄建功立业的时代呢?一般人如果这样贬损周瑜,大家会有冲上去狠狠砸砖的冲动,换成杜牧在这里大放厥词,读者只是宽厚一笑:“有才就是任性啊!”
当年曹操修成铜雀台后,曹植所做的《铜雀台赋》里有一句“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诸葛亮敏锐地捕捉到了挑拨离间的机会,在为周瑜背诵时故意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引得本来就主战的周郎勃然大怒,“誓与老贼不两立”,更加坚定了抗曹的决心。以上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版本,看起来其思想源流和杜牧的“铜雀春深锁二乔”一脉相承。而在历史事实中,铜雀台的建造是在赤壁之战结束的两年之后了。小说家言,甚不可信。
杜牧还有一首著名的怀古诗《题乌江亭》,也是与传统看法背道而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一般人都认为,项羽垓下兵败之后无颜回去见江东父老而在乌江边自刎是义烈之举。但杜牧借题发挥,说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能够忍辱负重再图翻盘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说不定能重整旗鼓杀回来呢?“卷土重来”的出处就在这里。项羽一生百战百胜,只输了垓下那么一场就输掉了生命。反观刘邦,一生中多次被打得落荒而逃,鬼门关前都走了几个来回,最后却成为一统中国的皇帝。坚持的人,最后不一定能成功;但成功的人,都必须能够坚持。
逝者如斯
说起杜牧的诗歌,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七绝出类拔萃,而且有几个重复出现的关键词,第一个是“怀古”,第二个是“扬州”,第三个是“饮酒”。怀古让人忧今,扬州的美女则能让人暂时忘忧,饮酒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能在扬州和美女放歌欢宴是杜牧的人生第一乐事,即使在清明节冒着丝丝细雨去祭祀先人的辛苦路途中,他也不忘寻找路边的小酒家去买一场醉。《清明》一诗中有此记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三大关键词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人会忘记在此之外他写景的七绝也美丽如画,比如著名的秋景诗《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云生处”在有的版本中写作“深处”,个人感觉“生处”显得更加勃勃有生机。《山行》看似写景,其实里面也藏有抒怀。很多诗人都悲秋,杜牧却和刘禹锡一样喜爱秋色。他在诗中隐隐自比霜叶,其红更胜于春花,似有一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味在其中。
秋去冬来,杜牧行经汴河渡口时正好遇上天寒河面结冰,渡船无法通行,只好暂且小住等着解冻后再继续前行。望着千里冰封的长河,听着水冰相击的清脆响声,闲着也是闲着的杜牧不会浪费他的时间和天才停止文学创作,随手又写下了一首冬景诗《汴河阻冻》: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子曾经在川上曰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来感叹时间像江水一般日夜不停地流逝,不以人的意愿而稍作停留。奔腾的江水很容易让人注意到,但冰底的缓缓流水则让人难以察觉。看着一片冰冻景象也能诗意地抒发出人生如白驹过隙之感慨的,只有杜牧这种比孔夫子还要细腻敏感的人。
千里莺啼
如果说《山行》和《汴河阻冻》都是借写景而言志抒怀,杜牧也有一首比较隐晦的春景名作《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于这首诗是否在讽刺晚唐佛教恶性发展而大大削弱国家实力,研究者们见仁见智,不过大家一致赞赏小杜将这一幅江南春景图描绘得美不胜收。偏偏明代文学家杨慎说应该改成“十里莺啼绿映红”,其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大部分人都认为杨慎的评论拘泥可笑,就算十里之内的莺啼你也听不见,十里之内的酒旗你也看不见啊,还是“千里”的气势更为壮阔。吴道子的山水画手段极高,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整个江南春景,但只怕连画圣的丹青妙笔都绘不出小杜诗这么宏大的场面。
杨慎对《江南春》的评论如此不靠谱,但你若因此怀疑他没水平只会哗众取宠,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此人乃是公认的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代表作《临江仙》你或许读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果你以前没有读过此词就太可惜,说明你要么还没有看过中国古典小说优秀代表之一的《三国演义》,要么是看得不够认真,因为这首《临江仙》是《三国演义》的卷首词。看到这里,一定有历史控同学会诧异: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之人,他逝世后再过将近一个世纪杨慎才会出生,那么《三国演义》中怎么会有百年之后的作品呢?
因为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原著者,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则是明末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订版本。毛宗岗在修订原著的内容、回目和诗文时,觉得杨慎此词眼光高远、气势宏大,便将它用作卷首词,事实上也的确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一开场就是杨洪基那浑厚男中音唱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配曲慷慨激昂。词、曲、唱配合得天衣无缝,为经典名著的经典荧屏作品锦上添花。
个人认为,即使将这首《临江仙》放在好词灿若繁星的大宋,也能挤入前十名。为何排位这么高呢?宋代有很多第一流的好词,你很容易从整首中挑出一两句来作为代表,却不一定背得出全词,因为并非每一句都值得让人去细细品味。但你很难从杨慎此词中挑出代表句来,因为几乎每一句都配作为代表,用“字字珠玑”来评价也不为过。全词无一字闲笔,没有丝毫堆砌之感,很容易就能全部背诵下来。
杜牧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便四处旅游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来抒发忧国之心。其中的《过华清宫·其一》在介绍白居易《长恨歌》时已经顺带提到,而《过华清宫·其二》也是毫不逊色的佳作: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唐玄宗听到无数人进言“安禄山将反”,心下到底存些狐疑,便差人到范阳去对他察言观色。可惜派去的使者见钱眼开,收下重贿回来竟拍着胸脯说安禄山忠心耿耿并无反意。唐玄宗便放开心怀继续观赏贵妃娘娘飘飘欲仙的霓裳羽衣舞,直到不久后安禄山起兵叛乱才悔之不及,匆匆丢下都城、宗庙、文武百官而远遁四川。杜牧借唐玄宗的故事,提醒当朝皇帝不要因骄奢淫逸而重蹈覆辙。
杜牧另一首传唱至今的名篇,是在怀古诗批量催生地金陵写下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是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陈叔宝耽于声色,亲自作此靡靡之曲,与张丽华等宠妃歌舞升平,以致朝政废弛。隋朝皇子杨广率杨素、韩擒虎、贺若弼等大将攻灭南陈,重新统一了中国,所以后世便将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商女”即秋女,代指歌女,她们演唱什么曲子其实是由听者的趣味决定的,所以并非“商女不知亡国恨”,而是座中的听者喜欢这首当年南陈的亡国之音,殊不知自己大唐的亡国之期也近在眼前了。
杜牧希望借着怀古讽今的诗来唤醒高居庙堂之人的忧患意识,但并未引起当政者真正的警觉。历史证明了他眼光犀利,绝非杞人忧天。
—–都看到这里了,不顺手转发一下会过意不去吧——
《唐诗为镜照汗青》《宋词一阕话古今》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当当、京东、亚马逊、新华文轩等网站发售。需要签名版的话,请在公众号发消息给我。
外封:
内封:
《几里莺啼绿映红?》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