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公济私上房揭瓦的辛弃疾
宋词一阕话古今
第三十一章(下)
众里寻他千百度 天涯芳草无归路
刘过在即席所作《吊张浚》中,将张浚比作诸葛武侯一般出师未捷身先死,胸中一段不平之气使得忠魂不散,化为祝融峰天上的白云。作为儿子的张栻听了,深感刘过替先父一吐郁结,为之
泣不成声。
慷慨解囊
后来辛弃疾将刘过招为幕僚。改之豪爽好施,“平生以义气撼当世”,搞得常常入不敷出。有一天接到家乡来信,言道母亲病重,刘过赶紧打点行装准备赶回去,才发现自己身无余财囊橐萧然。傍晚幼安携改之微服登上武昌南楼散心,正好碰上一个都吏带了歌伎在饮酒作乐,一看居然上来两个平头百姓搅了自己的雅兴,立命左右驱赶,两人大笑而去。
做事高效的辛大人当夜便给该都吏派了一份号称十万火急的公务,这家伙烂醉如泥当然无法赶来,第二天一早幼安便作势要按律抄没家产、流放本人。都吏请了几十个人来道歉说情都毫无用处,不明白辛大人为何如此小题大做,急得没头苍蝇团团乱转。有聪明人给他讲了原委,都吏终于明白过来,立刻托人转告幼安,愿意拿出五千缗(每缗一千钱)为改之的母亲献礼。幼安仰天摇头:“不够,翻个倍差不多。”都吏一咬牙,赶紧如数送到。
辛弃疾自己出钱买了一艘船,命人将那一万缗搬上去,连船带钱一起送给改之,叮嘱道:
“你马上赶回老家,这钱给令堂救急之用,可不要像往日那样大手大脚随便乱花了。
”刘过感激不尽,扬帆而去。
二十年后,改之重过南楼,以一首《唐多令》思念故人: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
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
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蛾眉遭妒
淳熙六年,已届不惑的辛弃疾又调为湖南转运副使,同僚王正之为他摆酒送别。幼安写下一阕《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
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
怨
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
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汉武帝刘彻只有几岁时,他姑姑馆陶大长公主刘嫖(汉景帝的同母姐姐)把他抱在怀中逗着玩:“你小子想娶媳妇吗?”指着身边的侍女一个个问过去:“你看这个姐姐好不好?”刘彻都摇头说:“不用。”长公主又指着自己的女儿问:“那阿娇好不好?”刘彻拍手笑道:“好,如果能娶漂亮的阿娇姐姐当媳妇,我会造一座金屋给她住。”长公主大喜,于是苦求景帝,终于让刘彻和阿娇成婚,这是“金屋藏娇”的典故。可见从古代起丈母娘就一直对女婿能否在婚前提供一套房产很在意,此风俗一直保持到今天。当然长公主这个丈母娘可不是白要房子的,她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废掉太子刘荣,帮助刘彻成为太子。景帝驾崩,刘彻登基,阿娇成了陈皇后,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双赢的政治婚姻。可惜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武帝遇到卫子夫后开始了他漫长见异思迁史上的第一次,当然这次可能是我们作为后人喜闻乐见的,因为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强外戚组合,横扫匈奴。阿娇当了十一年皇后,因涉嫌巫蛊被废,移居长门宫。废后历来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巫蛊则是最高效的理由,屡试不爽。幽居失宠的陈皇后听说成都才子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第一,便派人奉上黄金百斤作为他们夫妻的酒资,换来相如一篇洋洋洒洒的《长门赋》送呈武帝,希望能用文字打动他,然而终归于无效,所以“千金纵买相如赋”,还是“脉脉此情谁诉”。之所以再得幸无望,因为“蛾眉曾有人妒”,辛弃疾知道自己壮志难酬,也是因为官场上同僚的嫉妒。
该年湖南农民暴动,被安抚使王佐调兵镇压下去。辛弃疾任职的转运副使负责财政赋税,兼有按察之权,这次是旁观者清了。他明查暗访,对民间疾苦了如指掌,事后上了一封《论盗贼札子》给孝宗,其中说道:那些种田的百姓,被郡一级的官员用横征暴敛来苦害,被县一级的官员用强买强卖来苦害,被基层小吏用敲诈勒索来苦害,被地主豪强用土地兼并来苦害,最后被强盗用杀人抢夺来苦害。他们求告无门,不去当盗贼还能去哪里呢?这就是官逼民反啊。“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扫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臣孤危一身久矣,荷陛下保全,事有可为,杀身不顾。况陛下付臣以按察之权,责臣以澄清之任,封部之内,吏有贪浊,职所当问”。“但臣生平则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使他日任陛下远方耳目之寄者,指臣为戒,不敢按吏,以养成盗贼之祸,为可虑耳。”
忠君爱国拳拳之心,溢于笔端。孝宗阅后,深为感动,先让平乱有功的王佐升职入京,然后将辛弃疾迁为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以接替,在其札子上批答“行其所知,无惮豪强之吏”,命他去治理地方一展身手。再让宰相将辛弃疾的札子和自己的批答下发给各路主官安抚使和负责按察的转运使,号召他们好好学习。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同僚们读了札子之后的惭愧和嫉恨,这就是典型的“蛾眉曾有人妒”。
有了皇帝支持的辛弃疾,完全不在乎其他人的妒忌,立刻施展他的铁腕治理湖南。淳熙七年春天,部分地区旱灾,幼安动用十万石政府储备粮招募民工兴修水利,既帮助当地百姓渡过饥荒,又加强了基础建设。这个“以工代赈”的思路,和七百多年后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不谋而合。
同时
,
辛弃疾弹劾不称职的官员,整顿地主豪强武装,使得湖南的状况大为好转。
他看出湖南地接两广,民风剽悍,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发生暴乱,自己作为安抚使需要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于是申请建立“飞虎军”,并得到了孝宗的批准,但军费得自筹。
幼安的执行力极强,很快就招募到人马,到处斡旋将钱也搞来了。
比如建设营寨需要大量石料,他就宣布有些罪可以用缴纳石料来顶,结果当地石矿立刻人头攒动,叮叮当当热火朝天,运送石料的车子
在
石矿
与
营地之间络绎不绝。
当时秋雨连绵,手下汇报无法烧瓦,辛弃疾问:
“需要多少?
”手下答:
“二十万片。
”辛大人点头:
“不必担心。
”便差人去所有的政府官衙、寺庙神祠、商铺民居每家屋顶取两片瓦,没几天就凑齐了。
枢密院中有人不乐见其成,多次阻挠,并向皇帝打小报告说辛弃疾借着建造营寨中饱私囊。
孝宗派人送御前金字牌至湖南,命令停止工程。
幼安恭恭敬敬地收下金牌,却偷偷藏起来不告诉下属,反而命令监办者在一个月内必须完工,否则军法从事。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都看到这里了,不顺手转发一下?——
《唐诗为镜照汗青》《宋词一阕话古今》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当当、京东、亚马逊、新华文轩等网站发售。需要签名版的话,请在公众号发消息给我。
外封:
内封:
《假公济私上房揭瓦的辛弃疾》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