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娱乐界头牌

京城娱乐界头牌

宋词一阕话古今

第十章(上)

多情自古伤离别 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们已经习惯了晏殊的慧眼识人,范仲淹、宋祁、欧阳修都是他提携的。但有一位诗词史上地位更高的大词人曾经当面求到晏殊的家中,却没有受到他的青眼。这位运气不佳的客人名叫柳三变,也就是后来的柳永。

 

柳氏三绝

柳三变比范仲淹还大五岁,是北宋词坛的前辈,甚至可以说是开山之人。他父亲柳宜给儿子们起名字很动了一番脑筋。大儿子名叫柳三复,意思是书要读三遍、读三遍,重要的书都得读三遍才能有出息。二儿子名叫柳三接(不是刘三姐),意思是有了出息以后,就能一天被君王接见三次,大受宠信。三儿子名叫柳三变,因为《论语》里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从外表看起来有三种变化:远远望他,看起来很庄重;接近他之后,又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又觉得很严厉。原来“三变”是用来表扬君子的褒义词,不是说文艺人善变的贬义词。既然君子“望之俨然”,所以柳三变字景庄。柳氏三兄弟,人称“柳氏三绝”。


从柳宜为儿子起名所花的功夫来看,显然对他们寄予厚望。柳三变没有辜负父亲的栽培,在各级考试中一路过关斩将,十八岁就具备了到礼部应试进士的资格。这一年他被父亲送出福建老家,赴京赶考。但柳少年觉得自己来日方长,一路上游山玩水走走停停,待得到了杭州,醉心于如画美景,干脆住下来不走了,每天坐在西湖边上看看美女发发呆,没多久就填出一阕《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京城娱乐界头牌


这首词中所描绘的杭州之繁盛、西湖之秀美无异于人间仙境,但是没想到后来深深刺激了一个不该刺激的人,就是在干燥灰黄的北方待腻了的金国皇帝完颜亮。他让人将此词刻在一面屏风上,还配上一幅江南水乡美景图,每日吟赏,口念“钱塘自古繁华”,不禁心驰神往,起了投鞭渡江之志,没过多久就率大军南下,打算统一中国,结果在采石矶被书生虞允文狠狠教训了一番,最终被部将弑杀。柳三变随便写首词,居然引发了一场战争,活活害死了当时世界最强大国家之一的皇帝。

青春一饷


柳少年在杭州玩够了才继续启程,经过苏州、扬州这种繁华城市,都要停下来住上个一年半载,穿于烟花柳巷。从家乡到京师这一路,他居然走了六年。就凭这么懒懒散散的态度能考出好成绩吗?如果让他考上进士那才没有天理,果然一张榜就是名落孙山。柳三变愤愤地填了一阕《鹤冲天》为落榜出气,结果又成了名作: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首先,为落榜这种丢人的事情写词,却用这么牛气的词牌名,看得出柳三变心比天高。他对自己的期许可不只是中个进士,而是“龙头”状元。落榜也并非因为实力不济,只是不小心“偶失”而已。“明代暂遗贤”一句,信息量很大。唐玄宗曾经下诏,天下士子只要精通一艺,便可到长安考试做官。权相李林甫担心其中会有人在面圣策对时指斥自己擅权作恶,便暗中操控考试,结果最终居然没有一人合格。对于如此奇怪的现象,李林甫向玄宗道贺,声称原因在于我大唐已经“野无遗贤”,实在是圣明的时代。其实诗圣杜甫就在这批考生之中被刷下去了。柳三变明显在讥刺当朝者有眼无珠地遗漏了自己这个大贤人,同时他自信地认为这不过是暂时,还自诩自己这样的才子词人是衣卿相。青春转瞬即逝,干脆不要浪费时间去争取考场和官场的浮名了,不如及时行乐,在欢场中浅斟低唱吧。

这首词一炮而红,甚至传入深宫大内,连宫女们没事儿都低声哼两句“青春啊,都一饷……忍把那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歌声直飘到宋真宗耳朵里去。对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唐玄宗能听出抱怨之意;对于柳三变的“明代暂遗贤”,宋真宗同样也听得出弦外之音,就是说朕遗漏了贤人,根本不圣明嘛。真宗专门御制过《劝学诗》,鼓励大家努力求取功名,进入体制内,享受黄金屋,迎娶颜如玉,走上人生巅峰;柳三变却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表现得毫不羡慕体制,和皇帝的大政方针唱反调,态度很不端正。

 

奉旨填词


不怕皇帝收拾你,就怕皇帝还没收拾你但是已经惦记上你。几年后,柳三变再次应考时,真宗看见礼部报上来的进士名单中有位柳三复,点头不语。再往下看到一个讨厌的名字柳三变,特意拿起朱笔重重划掉,冷笑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真宗这一划,不但柳三变今年落榜,而且等于宣判了他今后在科举上的死刑,哪个主考官还敢再要皇上亲自黜落的考生呢?如果换了别人,肯定是五雷轰顶五内俱焚从此改过自新求得皇帝谅解。不料柳三变听说原委后,干脆从此彻底混迹于青楼歌女之中偎红倚翠,并在自己作品的署名处都写上“奉旨填词柳三变”七个大字,仿佛浅斟低唱不单单是他自己的爱好,更是奉了圣旨。这种变本加厉的行为,分明是在向皇帝抗议,不过是了一件自嘲的外套而已。


有词话记载是宋仁宗划落柳三变,但柳永年过不惑时仁宗十四岁尚未亲政,所以只可能是真宗。而且从两位皇帝各自的特点来看,做这事符合真宗的价值观,而不像仁宗的宽容性情。


虽然宋真宗对柳三变有意见,但京城里的歌女们比皇帝更慧眼识。她们但凡做了一首新曲子,就去求柳三变填词,结果必定能风靡一时,大大增加演出收入。柳三变不但是词作家,还是歌女演唱水平的权威评委,一旦他说哪位歌女唱得好,其出场费立刻飙升十倍。


因为柳三变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歌女们都亲昵地叫他“柳七”。京城娱乐界流传的口号是:“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满城的歌女只有柳七不认识的,没有不认识柳七的;若真有不认识他的,都不敢说出去,怕丢人。宁愿倒贴千金换得与柳七哥一夜姻缘,求得一词数句,引以为荣,柳七也因此收入稳定、衣食无忧。 


表面上看起来,柳七哥乐得在这温柔乡中销魂,每日里“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但内心的痛苦不难想象。


—-都看到这里了,不顺手转发一下,会过意不去吧——

苹果手机打赏通道,长按图片并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唐诗为镜照汗青》《宋词一阕话古今》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当当、京东、亚马逊、新华文轩等网站发售。需要签名版的话,请在公众号发消息给我。

外封:

内封:

京城娱乐界头牌》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