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M&M之《第一炉香》
如果说华语有哪个导演我有无尽的温柔,无论TA拍出什么我都舍不得说几句狠话,那么许鞍华就是了(另一个是李安)。许是一个非常纯真的导演,47年生东北人,今年已经74岁了,你却依然可以常常在她的孩童的可爱俏皮。当然这可能与她终身未婚常年与妈妈一起生活有关,有妈妈多大都会像个孩子吧,羡慕了。
作为华语最重量级的导演之一,金马、金象就不讲了,去年又刚刚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结果今年就被一部《第一炉香》给拉下“神坛”,说实话。我永远不会骂许鞍华。她是我心里跟李安一个等级的导演。也就是说是天选之人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技巧也不会依赖太酷炫的技术、剪辑转场等等,就是天生悲悯,用这份悲悯来讲一个故事。
而且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好的艺术作品,可以具备跨越时代、地域、文化的特点,但是不应当对艺术家也抱有同样的期待,这不公平也不人性。但导演本质上还是个艺术家,尤其是最顶级的导演,像他们这个级别或者风格的艺术家,有时候的自我表达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哪怕她自己知道大众理解不了哪怕是世俗意义上的错的,也还是要那么干,就像你不能控制风要往哪个方向吹,你不能阻止梵高割伤自己的耳朵一样。
所以很显然,本文不是一篇跟风的檄文,想看我大骂特骂是不可能的了。首先回归到电影本身《第一炉香》,确实不能算作一部好电影,但是被网上吐槽到体无完肤,一文不值也属实有点过分了。本片怎么说呢,不过如果非要准确描述的话,觉得它不是烂片,是个尬片。是一群错误的人聚在一起完成了一起误读,满满的都是不合时宜和隔靴搔痒感。
可谓是超豪华阵容和班底的《第一炉香》,就是以张爱玲原著的故事底子,导演许鞍华,编剧王安忆,摄影是杜可风,美指示赵海,演员有范伟、俞飞鸿、梁洛施等,香港美好的风光,节奏的把控,主题的阐释和表现。其实以许导的能力,样样都是做到了,但是还是只是呈现出这样一部作品,这其实是比电影本身还有趣的一件事情。
“张爱玲的小说是不能拍的,那是一个陷阱。”出了名的难拍的两个作家,一个是张爱玲一个是亦舒,因为这俩人文字太精准刁钻,一般的镜头语言很难复刻。要说可以感觉王家卫其实很适合。而且大众对于经典总有一种敬畏心,这种心理带着一些仰望,但不只是呆立着遥望远山,相反,阅读的人总觉得自己比谁都更懂作者,就像千人千哈,大众对于张的作品有太多的遐想和解读,本身就会变得很难取悦。但是有人竟然拿小时代来比较,想让郭敬明来拍,我真的心里mmp,工业糖精吃久了味蕾也变态了?
整个阵容都透露着一种不合时宜的硬凹,第一炉香剧组,导演许鞍华不婚,男女主单身,俞飞鸿不婚,女配们单身,梁洛施豪门生子后离婚,全中国最自由最超脱最没有烦恼最没有在爱欲中挣扎的人拍张爱玲。张爱玲看了也想问你礼貌吗?
就是这是一个全员ego过高的剧组,从导演到编剧到演员,所以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就能够处处的感觉到每个人那个强大的自我,超强的存在感,所以把电影搞得很矛盾很跳跃。
首先是导演,说句心里话,虽然我是这么爱许鞍华导演的人,也不得不说,这电影很多地方是尬得我脚趾扣出整个香港。其实她非常擅长拍女人的,香港只有她或者说华语电影只有她可以真正拍出来女中老年的戏,有一个定律,许鞍华不捧中女和青女专捧中老女,所以合作的周迅汤唯其实都觉得可惜没有拿到三金影后,但是像斯琴高娃、叶dexian、萧芳芳、鲍起静、不光是三金影后跟不要钱似的,三大电影节华语影后她就占了两位,《姨妈的现代生活》、《桃姐》、《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许是那种脚踩大地的人,她身上都是生活的烟火气和最朴素的情感,所以和张爱玲本身就是碰撞大于适配。
然后是编剧,王安忆。我觉得许导拍这个电影最不合适的一个选择,就是选了王安忆来做编剧。(绝不是说王安忆水平有问题,她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之一,这一点是没得说的。)但是,就是因为她水平太高了,她的那个“自我”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对于一个改编剧本来说,她确实不是一个好编剧。编剧其实和写小说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底层逻辑,就是编剧是把戏放在比自我更重要的一个位置的。编剧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当,要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比如一个戏要周迅来演还是要舒淇来演,在编剧那里是需要有很大调整的。改编编剧,需要首先处处为了戏好。有时候是要牺牲自我的价值感和存在感的。但是作者写小说就不一样了。作家的作品全靠自己一个人,所以作家通常的那个自我,是非常大的,有点类似于不疯魔不成活。
而且,因为文人相轻还是怎么的,处处透露着一种比较。处处都是把“我”放在第一位。处处都在拿着要跟张爱玲PK一下的那个暗劲儿。她根本不是把戏放在首位。因为她较劲,所以她不全改,她放上一段张爱玲的,放上一段自己的,而且是完全不抹缝的,直接对线,对照着来。我觉得不管读不读原著的,都会因此看这个电影的时候,都会有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一场张爱玲,一场王安忆,演员没疯也是了不起了。
选角的错位感,就不赘述主角的不适感,其实观影全程下来如果不联系原著,倒是没有那么不合适了感觉,让你觉得或许葛薇龙也可以是马思纯乔琪乔也可以是彭于晏那样的,比剧照和预告片为何感还低一点。但是选角真的是不符合大众惯性审美的,针对原著也不甚符合。
彭于晏太黑还一身腱子肉,马思纯确实因为压力还是什么的壮实了很多,所以很多网友说这是《第一炉钢》(so mean,张爱玲的作品很大的特点就是要轻盈,要薄凉,要冷,人物的阴冷,对人生无常的冷。骆驼祥子式的朴素爱情故事就太敦实了。
马姑娘可能确实是家境优渥,没吃过太多的苦(除了网友和渣男的苦),所以仿佛是还在演香港版七月与安生,整个葛薇龙这个角色马思纯都按着左耳处理了,感觉她真的要pua全世界,感觉一上来就茶不拉几的吓唬俞飞鸿、范伟、彭于晏,感觉全世界都欠她,也是无语,按理说应该前期那种清纯后期身不由己沉沦奢靡生活,在自省与沉沦中反复纠缠才对,但是马思纯一开始就若有所思,完全没什么苦痛挣扎,后面纯纯的是为了报复,全程没看到她对奢华的上流阶层有一丝一毫的感兴趣,完完全全的恋爱脑富家小姐。感觉她就是一个要干翻整个香港上流社会的热血战士,还茶艺惊人,所有夫人姥爷都被她玩的团团转,然后她还要说是全世界都对不起她。
彭于晏其实还可以比想象中好一点,但他有种没办法忽视的正向的超强生命力,是那种向阳而生的男大体育生,这种阴郁、浪荡、靡靡的气质有点难呈现。彭于晏的魅力来源于他的阳光,乔琪乔的魅力来源于阳光照不到的阴影,这种非黑即白的两种气质,很难做到交融。乔琪,混血、丫头气,并不非只与白种、文弱对应。“健身教练”的网络抨击,太过于表象。乔琪身上最大的特色是:“殖民地”感。他是殖民地之子。彭来自TW,有殖民地历史,这一点搭的,他只是一个没有家没有归属的流浪者,在情欲追逐里找找寻存在感,这一点彭其实有演绎到。就是本人太根正苗红有生命力了,这种人是会说我拉黄包车养你啊人,吃软饭太不可信了。
俞飞鸿的姑妈。俞飞鸿真的太美了,本片也放大了她的美,所以很多网友说一星是给俞飞鸿的。但是,她太通透了,姑妈那种可怜可悲自怜的美俞飞鸿根本演不出来,跟演技无关,有的时候就是角色气质跟本人气质太不一样了,她像是一个冷眼旁观的看客,但是不冰冷,你没法在俞飞鸿身上看到空虚和冷漠,你只看到温情和悲悯。所以你没办法觉得她可悲可怜可叹,你只会想说,姑妈别管她了,我来疼你hh
俞飞鸿现在浑身上下甚至连声音都有着一种通透的感觉,爽朗大气,是早就跟生活和解非常自洽的一种感觉。再配合马思纯的完全不符合逻辑的葛薇龙,感觉一直是葛薇龙在不停的pua姑妈,尤其最后葛薇龙决定复仇之后,损姑妈的那些表演,我真想上去胖揍她(看的时候总想说我的好姑妈,不要理这个白眼狼了,我做你侄女儿准不气你)。
做局的演成了被坑害的,被坑害的又演成了做局的,你说是不是整个大无语。整个一部叛逆侄女闹恋爱伤透富婆姑妈心的爱情片。张爱玲哪会写爱情本身呢,她都是把爱情这个华美的袍子上的虱子清清楚楚的剖给你看的。
张钧甯的侍女丫头,也是个人气质太强烈了,根本不是一个唯唯诺诺戚戚然的底层小丫头。总感觉是高知卧底,我们的革命好同志,不知道哪一会儿就要把这些奢靡腐朽的老僵尸糟粕们一锅端了。
尹昉的卢照麟,尹昉气质上有一点点像,但是他太欲了,十分不像大学生,年龄也太大了,大学生的那种青涩、羞怯演不出来了,倒像是个情场老手小白脸,处心积虑的大灰狼装小白兔来诱惑空虚富婆的。
范伟的uncle。范伟老师的演技没得讲的,可以是臻于化境毫无表演痕迹的。但是电影里也很奇怪,根本不是纵情声色场的老狐狸,感觉是暴发户想要体验上流社会,碰见马思纯这个真上流社会恶女伪装的无知女学生,结果范伟被玩的一溜一溜的,看的过程甚至生出几番怜惜。
张爱玲一直有写女性的道德困境。并将处于性交易两端的人,短兵相接。清白的公司职员曼桢,她谈了一个同样清白的男朋友,可是,男朋友的爸爸曾经是舞女姐姐的客人。曼桢讲:要说不道德,妓女与嫖客,谁更不道德。本片拍的让人妓女是叛逆富家女自甘堕落体验生活,嫖客是声色犬马却对小白兔动了真心的玛丽苏,没有了道德困境,也没有那么激烈的矛盾挣扎,所以看着像一场闹剧。
本片也是有一些比较贴合的选角色的。
白冰的雪莲,最是那一低头的风情,她才有十里红场那种风尘感。才有风雨飘摇倾城之恋的破碎感,有张爱玲的作品的样子。
张佳宁的睇睇,她钻营市侩,泼辣乖张,有自己的小心思,一心想这攀个天梯向上爬,最后也戚戚然收场,很有那个时代的悲剧感。
梁洛施的角色,最具审美性。整个人是光洁的(造型外观、光效的处理),她又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不断的告诫葛小姐。最后的合影里,她是修女。这个腌臜故事的唯一光洁。
整个电影看下来,如果摆脱原著摆脱张爱玲,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光影摩挲,景色宜人,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部分,如果拿来消遣也是可以的。
小说是第一视角描述,心理流推动情节。电影也试图表达“心理流”,比如刚来梁府时的,葛小姐的几次恍惚,这是少女接受巨大动荡的恍惚。后来“堕落”,也用了黑白色调,非常阴郁、动荡的空镜头,那些海滩、海水,都是内心的外化。婚礼后,四人一船,是非常混乱的关系,(男女都有性关系、乱伦),画面有噩梦感。这个视角和表现手法其实很棒,可以让观者更投入更直接的感受故事。
影片的主张是清晰的。关于坠落之路。面对时代的洪流,面对性别的困境,就像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你尖叫着挣扎着爬上甲板,又如何呢,也不可挣脱这坠落的命运。
男同学用身体换了前途,并无耻感。面对薇龙,甚至有了优越感:指点薇龙的人生,“香港中学文凭在上海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而薇龙的耻感是一直在的,片尾,她将话说出来了,“自己也是娼妓”,处于同等地位的乔琪,静默了,这是一个没有echo的回响。乔琪和男同学一样,他一开始就坦然“寄生虫”的人生,这是他一早就明确的身份认知。爱情,只会出现在健全、自由(人格、人性)的人身上。乔琪对薇龙反复讲的两句:我给不了你爱,我从未对你撒谎。此言不虚,乔琪的人格是停留在中世纪的;他的父亲,有着十个老婆的父亲,也是。
几位幕后大师为影像赋予了观赏性与解读性。我看到很多人夸摄影,确实,杜可风是功不可没的。而老香港的场景塑造又离不开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赵海的努力。两者结合,能满足读书时对原著由宏观到细微的想象,城市、楼屋、上流社会生活样貌、一条旗袍乃至一件首饰,都在散发味道。美是真的很美的,每一帧都可以,色彩、构图,滤镜,光看看风景也好的。
坂本龙一负责的音乐很克制,没有强烈的煽情。版本龙一因为身体原因和高龄能给这样一部电影做音乐,肯定完全是因为许鞍华面子了。也是听一部少一部的。而杜笃之的录音绝对是灵魂所在,影片很多场景需要微弱的环境音支撑,这种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才让人拥有对角色复杂情感的代入感。
俞飞鸿饰演的姑妈不要太美,经她诠释的角色魅力远远盖过其他所有人。而她的内心之复杂,对待不同男人的态度以及与葛薇龙间的调教、利用关系都是看点。有一场和年轻学生卢兆麟间的情欲戏,表演非常魅惑。这可是俞飞鸿和尹昉啊,平时哪敢想。二人在床上用肢体代替言语,镜头也恰到好处,朦胧中的接触,是最有记忆点的画面之一。有生之年看俞飞鸿这样,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
《每周M&M之《第一炉香》》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