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黄鹤楼之巅

决战黄鹤楼之巅

唐诗为镜照汗青

第九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 此地空余黄鹤楼


正所谓各花入各眼,每个人在李白无数的名篇佳作里各有所爱。假如只能选一首作为代表作来介绍,本人反复挑选后只能割爱其他,留下这一篇《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嗜酒如命、极度夸张、一掷千金、怀才不遇等特色,在这首诗中展露无遗。背得出这首诗,就能了解他人生的一大半。既知得罪权贵仕途无望以后,李白也不愿留在帝都继续虚耗光阴,就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高唱道: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决战黄鹤楼之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幸得如此,在祖国的名山大川间才留下了这位知名驴友的无数诗篇。还好当时没有今天这么昂贵的过路费和景区门票,不然他的盘缠也就只够京畿近郊游。从天门山到敬亭山,从泰山到庐山,李白一路走、一路喝、一路题诗。他这个做法给后来的诗人们造成了很大压力,因为别人到了这些景点,兴致一来正打算题个诗,抬头却发现李白的作品已经涂鸦在墙上了,心内盘算一下无法与之抗衡,只好掩面而去。

 

黄鹤楼之败


话说这一日,李白来到了长江上的名楼黄鹤楼。喝高之后,他习惯性地要来笔墨准备上墙涂两句,抬头就看见已然有一首七律龙飞凤舞地题在那里: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落款为“汴州崔颢”。


李白在墙下踱来踱去几十个来回,沉默半晌,长叹一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把笔一搁,泪奔而出。

崔颢这首《黄鹤楼》确实脍炙人口。抗日战争初期,北平的达官贵人们抢运古董狼狈逃离,鲁迅先生为此曾经作过一首剥皮诗:

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面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有一首诗谜,谜面是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谜底打唐诗一句。标准答案便是这句“日暮乡关何处是”。若有人答“日暮客愁新”,亦可。


李白是何等人物,在崔颢手下输了一着,自然心有不甘。从黄鹤楼飘然而去后,便在不远处的鹦鹉洲上赋出一首《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此诗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孰高孰低,相信大家自然能看得出来。而且此诗框架完全仿照崔颢诗,与其说是在比拼,毋宁说是在致敬。而让李白如此衷心佩服的,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人。当然,那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拍马不能算数(这是李白写给荆州刺史韩朝宗的自荐信《与韩荆州书》的开篇第一句)。我等闲人都能看出高下,白哥自己心中更是有数。他在汉阳有了心理阴影写不出,就跑去金陵,好不容易憋出了这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首诗在艺术境界上终于可和《黄鹤楼》并驾齐驱了。另一方面,《黄鹤楼》的影子依然浮现其中,足证在黄鹤楼上看见崔颢诗对李白所造成的心理冲击有多大。崔颢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即使仅此一首,亦可万古流芳。两诗的诗眼都在最后一联,《黄鹤楼》抒发的是乡愁,《凤凰台》则是对于政治上不得志的抒怀。“浮云蔽日”借指奸臣当道,贤良之人不能为长安的朝廷效力。看来李白虽是人在江湖之远,依旧心忧庙堂。另外有一则诗文谜语,谜面是李白这首《登金陵凤凰台》,打古文一句,谜底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那句“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即使李白的这首《登金陵凤凰台》可以和崔颢的《黄鹤楼》平起平坐,但若论有关黄鹤楼的七律第一,始终公推崔颢诗。李白绝对是个好胜心很强的人,后来逮住机会又跑到黄鹤楼,借着送别友人的机会写了一首七绝,终于在有关黄鹤楼的七绝中拔得千载头筹,这就是《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人想来,以李白的性格不干上这漂亮的一票大概是不会放手的。但七绝的字数比起七律来少了一半,和崔颢还不能算是完全的平手。所以李白晚年继续发愤图强,又写了一首艺术水准相当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因为曾经错误地加入了唐肃宗政治对手永王李璘的阵营而被流放夜郎,就是那个在汉朝时留下“夜郎自大”成语的地方。唐肃宗觉得李白也是个自大的家伙,所以故意把他流放到夜郎去面壁思过。李白在经过黄鹤楼时与朋友史钦小聚,想起西汉贾谊因指摘时政受到谗毁被贬至长沙,不禁穿越历史长河,与这位汉代才子同病相怜,所以写下此诗。这下他在黄鹤楼上写的两首第一流的七绝加起来一共五十六个字,终于在字数上也和崔颢打平了。


后世有人将李白此诗和《黄鹤楼》之句化用而写成一副对联,可称为神来之笔: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长干行之战


李白在虚拟中和崔颢比拼了黄鹤楼一役,总觉得落了下风,此后就把对方当成了假想敌,干脆去地摊上买了一本《崔颢诗集》,打算继续战斗。他随手一翻,看见崔颢一首《行路难》:“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于是绞尽脑汁,也写出一首《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今天都不记得崔颢那首《行路难》了,但李白这首绝对是如雷贯耳。第二局,李白胜。然后他继续向后翻,又看见崔颢那首著名的《长干行》组诗(又名《长干曲》),其一是: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长干里是金陵城内的一条小巷,估计住了很多商人,这些人经常坐船外出做生意。一位姑娘看见对面来船上的小伙子精神抖擞,估计是个年轻的商界精英,心中有了好感,便没话找话地找人家搭讪。女孩子大胆纯朴,清新可爱。


对面的小伙子的答词,就是《长干行·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这意思就是:姑娘你好,咱们相逢恨晚,很可惜嘛!小伙子知情识趣,故事的下文有了无限可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多金君子,淑女好逑。两人眉目传情,或许能终成眷属。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哥一看,崔颢你这不是写的本为邻居却惋惜没能从小开始培养感情吗?好,那我就来写个同题的《长干行》,告诉大家一个完完整整的故事: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这下诞生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个可爱的成语,李白自己觉得可算为三局两胜,投笔仰天长笑,终于志得意满地收手了。

李白的一个梦想是当大官,其实还有另一个毫不相容的梦想,就是当大侠。他在天宝初年作《侠客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首诗被金庸大侠用来发挥成了同名小说。该诗主干是战国时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写得浓墨重彩,可惜不能扯那么远。《笑傲江湖》里衡山派掌门莫大先生的风采,就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可见金大侠深受此诗的影响。最后一句“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说的是西汉著名辞赋家扬雄在书阁之中白首穷经的典故,咱们谁能去干那么无聊的事情啊?李白和诸葛亮对扬雄都不怎么待见,诸葛亮说扬雄侍奉逆贼王莽,大节有亏。但也有很多人推崇扬雄的学问,刘禹锡《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子云”,就是扬雄的字。


———华丽丽的分割线———–


备注:

1.《唐诗为镜照汗青》(修订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天猫商城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当当、京东、亚马逊按书名搜索即可。各地新华书店有售。如果需要作者签名书,请通过公众号短信联系。

内封:

外封:

书签:

2.欢迎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可以点击右上角省略号进入”查看公众号”,再点击”关注”。或者扫描最下方的二维码。

3.如果想查看前面的篇章,请关注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决战黄鹤楼之巅》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