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1)消极被动。每个公司都有这样的员工,那一分钱打一分钱的工,完全的打工者心态。消极被动的人,对工作没有激情,也就很难在工作中有所成就。

低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我一直认为,按时按量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那是普通员工,真正的优秀员工一定是积极主动充满动力的。这里的优秀员工就是稻盛和夫所谈到的自燃型人才。另一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也说过,公司是由20%的优秀员工和70%的普通员工,推着往前走,我们尽量保证20%的优秀员工获得较好的奖励,稳住中间的70%普通员工,下决心清理掉拖后腿的10%差劲员工。

2)漫无目的。没有计划没有目标,生活很随机。这其实看情况,其实对于初入职场的人大部分都没有清晰的目标,你的目标往往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才会逐渐显现,这更像是一种代价,你总要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得到。

对于到了中年还没有目标的人来讲是比较可怕的情况,你生活的很随意,那么后面的日子就会很被动。有一种平衡就做吃苦守恒定律,年轻的时候不吃苦,年老的时候就要多吃苦。所以趁着年轻多去试错,找到自己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就像是白岩松说的那样,30之前要不断做加法,30岁过后要做减法,把方向定位,目标聚焦。

3)总是追着那些紧急不重要的事。这是时间管理的里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比如本来今天晚上是健身的时间,临时决定要陪朋友吃饭,吃饭这个事情看似紧急,却没那么重要,但是对于健身来讲,看似不紧急,一天不练也可以,但长期来讲保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去追紧急不重要的事,而忽略了重要不紧急的事。

低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看书就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刷抖音就是紧急不重要的,因为你想立刻就要那个满足感。

4)你输我赢的思维,把生活当成竞赛。总想占别人的便宜,自己要吃亏,比什么都难受。我在公众号里,写过两篇文章,讲吃亏是福,不要怕麻烦。尤其是在工作中,多干点活,也是锻炼你不同技能的机会。说实话,能有今天我很可能也是得益于我比别人多干了那么一点点东西。

多干活可能别人没看在眼里,如果是少干了,投机取巧了,那别人可是看的门清,下次就会离你远远的。你在吃亏的时候也是别人占便宜的时候,但凡有点人性都会记得你的好。记得吃亏就是攒人品的时机,零存以后将来说不定是可以整取的,得一个大的回报。所以我们得有这种投资眼光,别格局受限了。

5)张嘴就说话,不过大脑,总是先讨论后倾听。这像极了我,说话口无遮拦,有时候并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还好我是一个特知道反思的人,事后我就会对我说的话反复琢磨是否妥当。电视剧里说坏人死于话多哈哈,希望我将来能够避免在这张嘴上吃亏。

所谓的高情商就是会说话,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但我觉得我情商挺高(智商和财商一般),就是不会说话。

6)成为一座孤岛,无法进行团队合作,非常不合群。一般性格内向的人容易单独行动,我自认为不是外向的人,却十分讨厌自己单独做事情,我喜欢团队合力的感觉,找一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件事是再美妙不过了。哪个懂投资,做投资,价值观相近的投资人或团队看到这篇文章,千万拉上我啊,自己一个人赚钱了没啥意思,一堆人割韭菜不快乐么?

7)耗尽一切,总觉得时间太忙碌,没时间充电,没时间学习。这才是最大的问题,知道死循环么?越是没时间学习,能力越没有提高,在工作上就会觉得越累,效率越低,也就更没有时间。无论怎样,我们都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样才是中青年的时代特征和命运。有机会读读上一篇文章和那本书《百岁人生》。我们的命运已经被时代裹挟着,要求你不断的学习,否则中年危机这种事情也只是事情变遭的前奏而已。

其实这七个习惯,展开了说每个点都能写一篇文章,很多我都写过相关的文章,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读读那本书《高效能士的七个习惯》。好好思考,你是不是有某种坏习惯?我个人来讲还是感觉良好,除了第五条,基本没有大的漏洞。读书也是为了了解自己,对照一下,有用…

低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