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质量知行和意为”的理解(之三)

对“质量知行和意为”的理解(之三)

4.程序/方法/技术 5.质量预防

第4条和第5条,可以一起回答。

质量的定义是:品质是一组固有特性(在产品或服务中本身具有的特性)符合需求的程度。

让产品/服务符合需求是质量部门存的目的,要产品达到满足需求这个目的,有很多的途径。程序,方法,技术都是途径。

我说了,因为客户的需求会变,导致捕捉客户的需求困难,这样,满足需求就难。质量部门就简化为“满足图纸”的操作。如果按这个思路,品质是不是很好做呢?或者说做得牛的品质经理的亮点在哪里呢?

做得牛的品质经理“预防”上面下了功夫。

做质量这么多年来,我个人最大的体会是,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没有面对一大堆不合格品时的那种令人崩溃的感觉。如果不良品能返工还好,费一点时间去返工。如果不良返工,只能报废,拿着报废报告找总经理签字的那个时候,面对总经理的那个哀怨的眼神,质量人是欲哭无泪。

防止遇到“令人崩溃”的感觉的办法就是想办法不让不良品制造出来

看一下“消防”的宗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了达到预防的目的,消防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消防标准,要求建设部门做到“三同时”。

质量部门的工作要做得好,也得借鉴这个“消防”的观念:提前预防。

如何预防,不是凭空口来讲,消防上的那些标准/规定,都是研究了物料的可燃性特性并结合以前出现的案例总结出来的经验。而做品质部,也是要积累工作中的经验来做预防措施。看一下公司招聘广告中,通常都会要求:有xx年的xx经验。

现代工业中,已经发展出好多的工具来起来预防的作用。

SPC,FMEA,PDCA,8D,ISO质量体系,都是很有威力的工具,各有各的特点。

FMEA是最最最最有效的一个,没有之一。

做得好的FMEA文件,将以前发生过的一些问题都会更新在文件中,供后来的人参考。

这些信息就是成为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借鉴的经验。

有的人肯定觉得我说的这句话觉得有问题。如果觉得有问题,是因为自己做FMEA的方法不对,所以感觉不到它的威力。

通常,一个工程师接收一个新的产品,按公司的要求,会开发一份FMEA出来。

但这一份FMEA只是针对这个产品的FMEA,基本上是重头开始做的,它上面的经验也不会传递到其它产品上去。

我们想一下,一家工厂,涉及到的工艺就那几种,我们应针对厂内的工艺去做FMEA,然后具体的产品只拿这些工艺FMEA去搭积木,就可以了。

以后有了修改的时候,只针对工艺去修改FMEA,这样,采用这个工艺FMEA的所有的产品就全部改过了。

所以,我们做用8D做改进模板的时候,在D7那一步,举一反三的时候,有一个内容是修改文件:涉及的文件有:FMEA,CP,OMS(工艺指引)检查指导书等。在这里,如果采用了针对工艺做FMEA时,就可以针对全部的产品做完改进。

FMEA本身就是针对产品未动手之前,自己在头脑子做的思想实验。这是最省事,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

有人说,我对FMEA没有经验,怎么办呢?好办,先做起来,明天有了一点心得就填在这个文件里,后天有一点经验不填在文件里,一年下来,就有了心得了。

一个大厂,做设计FMEA,过程FMEA,都是必备的工作。这个前人做的工作,就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比如:以电气柜组装为例,这个行业,通常有以下工序:
1,拧螺丝;
2,接插头;
3,焊接;
4,涂导热硅脂;
5,测试等。

其中打螺丝工序可能会有以下不同的类型的螺钉/螺母:
1,自攻钉
2,带平垫/弹垫的螺母/螺栓拧紧
3,带平垫/弹垫的组合螺母/螺栓拧紧,
4,自带防松装置(齿垫)的螺母拧紧
5,要加螺纹胶的工序
6,只带弹垫的螺栓
7,其它特别形式的螺母/螺钉紧固

我们只要针对这几种情况分别做一个FMEA,具体的产品上,只要涉及到这种工艺的,就可以拿现成工艺FMEA使用了。我称这种叫搭积木。

用这个办法就可以避开了同一个人做不同的机型的FMEA,内容有矛盾。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做相似机型的FMEA,先后有矛盾。不同的人做相似的机型的FMEA,内容有矛盾。

当我们做完这个文件后,后面的CP也是按这个思路做,然后OMS就会在FMEA的指导下结合具体的产品细节来做。

PPAP要准备的一堆文件中有一个就是FMEA,其背后考虑的就是供应商对图纸,零件和加工工艺的理解。

对于设计来说,采用检查清单表的形式,将之前设计的坑收集起来,以后设计完了,对照清单检查,自己的设计上有没有这些坑,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检查清单要动态地更新,发现新的案例,就把要检查的内容更到里面去。

对于质量管理 PDCA思维,把这个工具用好了,是很有威力的,因为它含了“闭环”。

所有的工序,只要把工艺过程的文件做得越详细,我们对产品的加工过程理解更透澈。对质量的把控越有信心。

说了这么多,最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执行!如果仅落实在纸面上,就是做表面功夫给别人看的,对实际的质量没有影响!所以要闭环管理,检查措施的落实和效果的跟踪。

对“质量知行和意为”的理解(之三)》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