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质量知行和意为”的理解(之四)

对“质量知行和意为”的理解(之四)

10.H点/D点/自检/专检/工具 这里的检查,不是指的生产线上的检查,而是指QA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的检查。

H点,D点,自检,专检,是工作流程中人为设置停止点。有的时候,自己检查,有的时候让别人检查。

这个问题要在设计工作流程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如果加上一个“checklist”提醒流程设计,则会有一定的效果。

作为工程师,在制造工作的过程中,就得考虑一下。这个也是一个经验的积累过程。

11.第一次思维,对于第一次出现的事,都要考虑质量策划。

提出这个问题的背后原因是什么?遇到第一次做的事前,管理人员要多考虑这个“新”出现的“事项”,可以减少后面的失误和返工。小了说,减少了COPQ,大了说提高效率。

按这个思维,最近一次做的“阿里非标柜”出货前的包装,应做一个实物评审。但实际上,只是设计工程师在现场看了一下,我当时知道要包,但我没有呆在现场等第一台包装完看。结果设计工程师指导了包装办法(包装材料是他们设计的,实物的包装方法,按他们的设计思路操作进行验证)。我后来看到已经包装好的20多台柜子,看到顶部的纸护角没有安装在顶上的进线处的进线帽上,而是安装在柜顶部的角上。这个风险在于:顶部的进线帽油漆可能被包装带在运输过程中因振动而压伤。

当时,包装前,没有交待好了,做一个评审。当发现的时候,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我也只好作罢。所以,所有的事,在做之前想好了,就会减少后面的返工。好在这一次实物发给客户后,暂时未报告顶部的进线帽有外观质量问题。好彩!

我在这件事上,我做得不及格。虽然后面没有出问题,但这个事的过程是错的。

公司内的所有的非标产品,要做一个设计评审,就是让大家对新出现的问题,做一个预先评判。

按这个思路,所有出现的“第一次”,都要考虑要不要做特别的控制。控制的程度取决于工序的内容复杂度。

如果有了这个思维,就会导致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减少了后面的返工及COPQ.

第一思维是经验的总结。如果没有经验的总结与积累,第一思维想了来的事项的质量不会高,且想不出来。

12.什么是异常,什么又是正常

先说:对于系统问题还是个案问题的认定。

个案问题的认定:应是出现的问题,不是有意识的去做,而是无心之失。这个可以作为“个案”来界定。

关于是不是个案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只有在某种情况下才会发生的问题,而那个情况又是因为监管出现了“个案”导致。这个时候应视这种结果为“个案”。比如:我正常都在按规定去巡逻,那一天,为闹钟坏了,我没有按规定的时间点去巡逻,而就在这个时间段里,出现了状况。这个情况就应是个案处理。

异常,正常,如果有白纸黑字的标准在,这个异常,正常很好判断。如果没有,则只能是common sense来判定。

13.总结/反思的区别

13和14可以合起来考虑。

总结:将某一件事完成后,总结其中出现问题,summary,

反思:针对出现的问题,考虑采取什么措施,保证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在summary的基础上review。

这二个过程合起来,就是围棋中的“复盘”。

看一下国际高手比赛,下完一盘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复盘,按下棋的过程重新演示一遍。这样棋手在复盘的过程中,会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这对自己的棋艺提高是有益的。

我们人生,也要常复盘。经过一件大事后,我们要复盘。经过一定的日期后,我们也要复盘。记日期,写周总结,月总结,年总结,就是复盘。

怎么写总结,肯定是有讲究的。我个人最初记日记的时候,总觉得这个日记就是流水账,直到看到了《好好学习》才知道高手是如何做日记的。

举例:我们经常上街买菜的时候,忘记了一个或几个原料菜,比如小米葱,做不成“小葱拌豆腐”,导致要再去一下菜场。

总结:我今天上街买菜,发生了遗漏事项。

反思:以后我上街买菜前,做一个清单,根据清单买菜,这样就不会遗漏。进一步的,以后做一些有复杂难度的事项,就得考虑先做一个清单,以保证做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因为漏项而返工,或者在做前就要核对清单。比如旅行前,做一个清单,进一步的,平时做一个旅行前要备的基本清单,这样做清单前,只要加上本次要特别做事项。在出门前核对一下具体的清单。

关于做清单的技巧,李笑来推荐一个:在自己头脑里模拟执行一次事件,就可以想到很多要涉及的事项。我个人在遇到去空调厂返工的时候,我就先考虑一下,需要哪些工具,去返工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可能状况,我要预计带哪些额外工具。如果现场出现了还想不到问题,要在现场考虑找哪个人能借到相关的工具。

14.学习和成长

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背后的原因是:明白了,但没有去实践。

比如大家都知道,看电视,刷朋友圈,是被别人收割了注意力。在这个时代,注意力是一个稀缺资源。但是,我们就是控制不住要去看电视剧,去刷朋友圈。以致我们浪费了自己的大好时光。

学习不是问题,问题是学什么,学了后我们怎么实践。看电视,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怎么从看电视节目中学到东西,才是各人的本事。同样的看《甄嬛传》,有人看的是才子佳人的故事,有的看到了心机战术,有的看到的了战略。看到战略的人,就是用心去观察的人,是用脑的,这个是最累的。所以大家多数人都是冲着才子佳人的故事去看的。这样就轻易地被编剧收割了注意力。

毕竟从人性上来讲,我们被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为矫正的过程,也就是反人性的。这样来说,学习并实践,就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很大的毅力去执行的。

我们都知道英语对职场重要,我们也听说过了很多的学习英语的办法,比如:我们每天记10个单词,我们二年下来,也可以掌握7000个单词。看起来这么容易,但有多少人坚持下来的?

所以,我们学习,还要去实践。在实践的时候,进行总结,然后反思得失,就能使自己进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的环境到处都是,只问我们自己有没有认真去“学”。

对“质量知行和意为”的理解(之四)》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