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坦克的炮塔为什么会被掀飞?

俄乌战争,乌国境内很多的平原,正是“陆战之王”坦克一显身手的时刻。
从俄乌战场流出来的坦克被摧毁的现场照片,很多被嶊毁坦克的炮塔与车身分离。有的炮塔被掀飞远离车身。
我从网上收集了一些乌克兰战场炮塔被炸飞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些是T-64,T-72和T-80坦克的炮塔。
俄罗斯坦克的炮塔为什么会被掀飞?
俄罗斯坦克的炮塔为什么会被掀飞? 网上说这是T-80的炮塔 T-80的炮塔,它的左前方有二个“盒子”
考虑到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反坦克武器“标枪”,“NLAW(Next generation Light Anti-tank Weapon”等,作为单兵可携带武器,它的重量不会太重。除去它自身火箭推进部分的重量(这个决定了它的飞行速度和攻击距离),它们采用攻顶模式(顶部是坦克防护薄弱的部位),它们的战斗部炸药不会很多,也不要很多。它们爆炸的威力应不足以将炮塔掀开。
有人戏称,“标枪”,“NLAW”就是坦克“开罐器”。 T-72A型坦克,它的炮塔前部是复合装甲 印度服役的T-72坦克,表面“砖头”是反应装甲 委内瑞拉T-72B1V型坦克,在纪念前总统查韦斯逝世一周年的游行 T-80坦克,它的左前方有二个“盒子” T-80BV炮塔上“接触”-1爆炸反应装甲和各种观察瞄准装置 俄罗斯第4坦克团的T-80U型坦克, 2011拍摄 T-80家族的“黑鹰”府视和侧视效果图,代号T-80UM2,正在研发阶段 据说这一张照片是T-80UM2的残骸,正在研发的“样机”(prototype)
经查了一个网上的资料,原来这个现象是与俄罗斯坦克设计有关。
大炮使用的炮弹有二种形式:
一种是如同手枪、步枪子弹一样,战斗部和罐装火药推进剂的弹壳是连在一起的,我们看的普通的子弹就是这种设计。这种叫定装弹 不同型号的手枪步枪子弹剖面图
另一种是:战斗部和推进火药是分开的。使用时,先安装战斗部,然后再安装火药推进部(通常都是安装在一个如同弹壳的罐子里,有底火,射击完会有炮弹壳退出来。也有不用罐子的火药,射击完没有炮弹壳剩下。)这种叫分装弹
个中原因也好理解:火炮口径越大,炮弹越重,如果没有机械辅助,做成定装弹,单个炮弹的重量就超过了士兵的搬运能力,将战斗部和火药分开来,可以减少士兵的负担。
上图是二战时期使用的不同种类的炮弹。最右侧的二种炮弹就是定装弹。左侧第二个就是分装弹的战斗部。 左下角白色的,就是火药推进剂
俄罗斯的T-72,T-80坦克在不同时期有好多个细分衍生型号。它们使用的坦克炮型号:125毫米滑膛炮2A46系列(也称为D-81)。
2A46
为俄罗斯国防部火箭炮兵装备总局代号,前苏联俄罗斯OKB-9设计局研制九号火炮厂生产的单管滑膛式坦克炮,并安装在众多世代的苏俄主战坦克上(如:T-64,T-72,T-80等),发射125毫米口径滑膛炮弹这种炮采用的是分装弹设计。
这个视频可以看出分装弹的装弹步骤。蓝色的那一个,就是发射药。这种药发射完,不会有炮弹壳。
苏联/俄罗斯的武器设计理念:战争时,通过数量上的优势坦克(群狼战术)对抗敌人的坦克。这导致苏联人不肯在技术下功夫,反正我的数量多,坦克便宜。
为了缩短2A46火炮的装弹时间,设计采用了“自动装弹”装置。为了配合自动装弹,就得把火药推进剂绕着炮塔一周整齐排列。因为有了自动装弹,无需人工干预,就减少了一个装弹的乘员 自动装弹装示意图,炮弹战斗部码在下层,火药在上层。 T-72内部布局示意图:1驾驶员,2车长 3炮手 4弹药存放位置
这种设计的后果就是:当一个火药推进剂被意外引爆后,极短时间内接二连三地引爆相邻的推进火药,发生”殉爆”,然后炮塔就和车身分离了。
网上有一个视频,坦克被击中后,发生了爆炸。这个视频的背景,树上没有树叶,地上是麦茬,是秋天的景象,应不是现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是什么武器攻击的也看不出来,视频中可见坦克的炮塔被炸飞,坦克内部发生了“殉爆”导致。里面乘员生还机会几乎没有。

美国的M1艾布蘭坦克(Abrams),采用了定装弹。炮弹存放在坦克的后部,弹头向后。使用了防爆钢门将乘员和炮弹仓隔开。如果发生仓内炮弹意外爆炸,弹仓顶部有泄压盖可以自动打开泄压,从而保护了乘员。但这样设计,要有一个专门的人负责装弹。

(图片来源于网上)

俄罗斯坦克的炮塔为什么会被掀飞?》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