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报表
三大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的三大主表;资产负债表静态的反应某一个时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反应企业的“家底儿”,有哪些“家底儿”,“家底儿”是怎么构成的;利润表动态反应企业某一个期间段的经营成果,反应的是某一个时间段投入了多少成本、费用、产生了多少收入,最终这个期间的盈亏情况。现金流量表反应的是企业在某个时期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动态状况的报表。而这三大报表中,资产负债表是主表,其他两张表是资产负债表的补充,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没有现金流量表,通过货币资金科目的期初和期末金额的变化也能反应企业的现金流量,通过企业净资产期末数与期初数比较,也能反应企业的净利润状况。
净利润
由上图可见,企业的净利润是利润总额减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利润留成,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税后利润。而净利润是一个重要指标,净利润是评价一个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反应了企业经营的效益。净利润指标的计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准则规定),在净利润的计算中,大量运用了应计、摊销、递延等分配程序,使得净利润中包含了大量的主观的估计和假设。例如:资产的折旧、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公允价值的确认、无形资产的摊销等等存在了大量的主观估计。
一般在分析上市公司年报的时候经常分析,而且净利润也是非常容易造假的一个指标,所以说,净利润是个“伪指标”,因为净利润是可控的,可以进行盈余管理,可以进行利润操纵。
净利润指标是方便税务主管部门的,好根据企业的利润总额征收所得税啊。
那怎么办呢?得看企业的净现金流量指标
净现金流量
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都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的财务指标。净现金流量是现金流量表中的,是指一定时期内,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减去流出的余额。
在现金流量表中,净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包含的范围最广,对一个工业或商业企业而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发放工资、缴纳税款、购买商品等都是经营活动的范畴。经营活动就是一个企业产、供、销的过程,涉及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业务。
投资活动主要是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以及不包含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资产进行经营活动。企业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建设在建工程等行为,以及将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处置,都属于企业内部的投资活动。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对外进行投资,以及在投资过程中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将对外的投资进行收回,也属于投资活动。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企业的筹资包含资本投入、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企业取得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活动都属于筹资活动。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反映了一个企业的“造血”能力,所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在分析上市公司年报中经常用到,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净利润进行对比,进而判断净利润是否含有水分。
现金流量主表与附表的勾稽关系
主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这个金额应该与附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一致。
主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应等于附表中通过间接法计算得出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三大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之间的勾稽关系
在上市公司编制年报或中期报告中,不但编制三大主表还需要编制报表附注,报表附注是付报表项目做详细说明,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报表附注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报表编制完毕后应加以检查: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增加额=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变动额
-
附表中的净利润=利润表中的净利润
-
附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会计报表附注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额
-
附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额=会计报表附注中无形资产计提摊销额
-
附表中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利润表中资产减值损失的发生额
-
附表中的财务费用=主表中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
期初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主表中借款收到的现金-主表中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期末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
主表中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本期实收资本的变动额-非现金到账部分
-
附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或收益)=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的发生额
-
附表中的投资收益(或损失)=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发生额
-
附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变动=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变动
-
附表中存货的变动=资产负债表中经营类存货的变动
《三大报表》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