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每个实践域的价值,灵活有效地实施GJB5000

CMMI 1.0时代,它的格局还是很小的,作为一个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它很谦虚地说为了达到某个成熟度级别,完成每个过程域都有其“目的”,只有这些目的得到满足,软件研制能力才能达到这个级别。

而到了2.0时代,它的格局变大了,它不仅仅是一个组织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价的准则,它更希望给组织带来“价值”。所以,每个实践域乃至每个实践都有其“价值”。

我很欣赏CMMI 2.0使用“价值”一词来描述其作用。因为任何一个组织都不想仅仅为了评价自己的软件研制能力而使用CMMI,但是他可以为了给组织带来价值而实施CMMI。

有价值的东西,谁会拒绝呢?

可惜的是,我们的GJB5000没有把“价值”继承过来。我们很多组织实施GJB5000,更多地是因为获取GJB5000资质是承接军软研发的“入场券”,而不是因为它能给组织带来价值。由此带来了诸如“领导不够重视”、软件体系与实际开发活动“两种皮”的现象屡见不鲜。

GJB5000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价值?

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实施过GJB5000的人,都会有切身感受,都会看到GJB5000的价值——软件开发的过程更为可控,软件开发效率逐步提高,软件质量稳步提升,这些都是GJB5000价值的体现。

那么GJB5000具体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价值?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统一下认识——什么是价值?

罗恩·杰弗里斯在《软件开发本质论》中说,价值就是你看重的东西。

具体而言,价值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功能,也可以是速度,可以是成本,也可以是人命。一个组织或个人当前最看重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GJB5000的每个实践域都有其价值,但是对于一个具体的项目而言,有的实践域的价值是你看重的,而有的实践域的价值却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我们应当对每个实践域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这样就可以在具体项目中优先做好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看重的价值的实践域,从而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下面各个实践域的价值是本人总结,因本人水平有限,仅为抛砖引玉之用。

实践域 价值
领导作用(LD) 确保GJB5000体系给组织带来最大价值
组织过程改进(OPI) 获得更好的对组织业务目标实现有更大帮助的GJB5000体系
组织资产开发(OAD) 积累不断丰富的帮助更好地实施GUB5000体系的资产
组织培训(OT) 通过有效培训,提升人员能力
实施基础(II) 为更好地实施GJB5000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
项目策划(PP) 制定一个完整、有效、可用的项目计划
项目监控(PMC) 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
风险与机遇管理(ROM) 降低软件开发风险,将机遇转化为效益
外部供方管理(ESM) 管理好外包过程,确保外包产品可用
立项论证(DEM) 确保项目立项决策的正确性
需求开发与管理(RDM) 确保需求完整、定义准确,并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没有遗漏、错误
技术解决方案(TS) 确保软件有好的设计和实现
产品集成与交付(PID) 确保软件单元有效地集成为软件产品再交付
同行评审(PR) 通过评审确保软件工作产品正确性得到验证
验证与确认(VV) 通过测试验证软件开发过程是正确的,确认软件工作产品满足需求
运行维护(MT) 确保软件产品交付后的维护活动更加有效
配置管理(CM) 确保软件工作产品和工具被正确地使用
质量保证(QA) 确保软件开发的过程和工作产品符合规范
决策分析(DAR) 确保重大事项的决策是正确的
原因分析(CAR) 确保避免重大问题出现/再现重大成果
测量与绩效管理(MPM) 确保项目管理和过程改进的决策有数据支持

类似的,我们也可以总结出每个实践的价值。

而有了实践域和实践的价值,我们就可以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把精力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灵活地实施GJB5000。

这正是:

五千实施有价值,不只开发备资质

实践价值认识清,灵活实施有意义

参考书目:软件开发本质论:追求简约、体现价值、逐步构建,作者:(美)罗恩·杰弗里斯,译者:王凌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小双,长期从事GJB5000推广、实施、评价、改进的工作,创建《软件工程之思》微信公众号,一直在《软件工程之思》分享GJB5000、CMMI、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感悟。现致力于GJB5000咨询以及软件过程改进、软件工程能力提升的研究工作。

认清每个实践域的价值,灵活有效地实施GJB5000》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