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说中间概念的一些词总带有点忽悠人的意思,上一次主要说的是“中产”,这一次想聊一下“轻奢”。
“轻奢”是一个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概念,这个概念自然是对应的正牌的奢侈品。在原来这个维度上只有两个选手,一个是极致追求品牌和商品象征性的奢侈品,另一个是追求实用性的屌丝商品。那“轻奢”自然就是希望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到这么一个切入点。
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包含两部分价值的,一种就是商品本身的实用性,这个东西买回来到底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这个是商品的基础属性。另一种就是商品的象征性,这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除了实用性之外还会得到的商品上面所附加的“品位”,“格调”,“身份”,“阶级”等属性。
如果按照一件商品的价格中,实用性和象征性占比的多少,就可以在一个轴上面给商品做一个分布。那些只有实用性,而没有任何品牌的商品,就是屌丝商品。而作为另一个极端,价格中的主要部分在象征性的商品,就是奢侈品了。
其实一直以来,这条数轴上就是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品牌的,选择这条轴上的哪个位置进行销售,也是商家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就比如说,安踏相比阿迪、耐克,就是品牌影响力和象征性上差一点,安踏选择的也自然会是这条轴上更偏向实用性的那一端。这条轴上在不同的位置分布着不同的品牌,其实本就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事情,大家按照需求购买就可以了。
但总会有一些营销的天才,会创造性的发明一些新的概念,让你产生一种莫名的消费冲动,“轻奢”这是这么一个概念。你说轻奢应该算是什么?轻度的奢侈品?那不就是比奢侈品稍微便宜点,实用性稍微高一点点的商品么?那他就是一个介于屌丝消费品和奢侈品之间的一种商品罢了。
但因为冠以了一个“轻奢”的名头,就好像这个东西的气质一下高贵了不少,带出了一丝不落凡尘脱俗,带出了一些与凡夫俗子不同的骄傲。那就是这么一个带“奢”的名头,就让向往奢侈品而又囊中略有羞涩的人,找到了一个释放冲动的出口。于是“轻奢”就成了不甘“平凡”都市年轻人的心头好,仿佛当拥有这个带有一点点奢侈品气质东西的时候,自己就不再是挤公交、挤地铁、挤出租屋小平庸了。
如果是相同定位的商品,起了个名字叫“重屌”,可能就没有人愿意买了吧。虽然也是达不到奢侈的水平,但比屌丝商品好一些,但这个名字的概念明显吸引力就差多了。
很多时候,对于极端位置的事物,我们是很容易对齐定义的,因为极端所以特征也就相对简单明确。但对于介于中间的事物,往往就因为成分复杂而变得难以界定了。但人往往是偷懒的生物,我们不习惯于理解复杂的事物,所以我们更倾向于用一个简单的概念概括一个复杂的事物。就像是用“中产”定义那些收入比较高,但又没有生产资料的人,用“轻奢”定义那些有一些象征意义,但普通人又购买得起的商品。
但任何简化其实都意味着失去信息,当用一个简单的概念理解复杂的东西时,拧巴就成了必然。就像用简单的“中产”理解一群有钱无闲的人,就发现他们被这个词绑架,为了达到这么一种生活只能负重前行。就像“轻奢”,明明想要实现一种逼格,但又必须在价格和逼格之间找到那么一个微弱的平衡。
所以说对于复杂的东西,最好不要直接认同一个简单名词的概括,理解其本质的复杂,才不那么容易被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