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支付不一样的利息
借钱是不是要付利息,这个问题古代和我们现代金融体系下人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
现在的金融体系下借钱一定是要付利息的,就像我们买房子贷款,每个月都要支付利息,几十年算下来利息都要比本金还要多,这个就是金钱的时间价值。
可在古代,在各种文化中借钱收取利息都是一种不太道德的事情。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于收取利息的放贷者的评价是,这是最不自然的生产方式,因为借钱赚钱,相当于金钱生下了金钱,而货币本身是金属或者石头,他们不会生下任何东西,这点和牛羊植物都不一样,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是最不自然的生产方式。
同样的在圣经里,耶稣也不主张人们收取利息,与基督教水火不容的伊斯兰教到在这点上和基督教到十分的默契,古兰经也是严厉禁止收取利息的。既然金钱的时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在古代借贷不准收取利息,那这种时间价值就也一定会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来。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理解古人,是因为我们是站在现在的位置看古人。如果回到古人的环境中,就会发现他们生活的环境除了设施和科技水平以外,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生活在熟人社会中而我们现代人生活在陌生人社会中。
如果从这个背景出发,就会发现在古代社会中借钱需要支付的,其实是一种关系成本。
我借别人钱,相当于需要支付一种关系承诺,在将来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同样需要施以援手,在没有社会保障体制的古代,这从某种程度也算是一种社群保险体制。这种熟人关系体系下的“关系利息”支付就需要一个强大的道德体系维持,于是就有很多对于“忘恩负义”的谴责和对于“知恩图报”的褒奖。
理解古人没有利息的借贷关系,再看我们现在的社会,我们国家实际上是一个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阶段,在一线城市已经是一个陌生人社会,而在三线城市和乡镇之中仍然是一个熟人社会。
所以我们都会面对很多不同的人,他们有着熟人社会或是陌生人社会形成的价值观,各种价值观冲撞在了一起就有可能产生混乱。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我们在面对借钱或者被别人借钱的时候,就要分清楚对方的价值观是熟人社会的还是陌生人社会的,现在自己的环境是否能支撑那种价值观借贷的“付息”方式。
如果这些都弄清楚了,想必处理起借钱这个棘手的问题时,思路也会清晰了很多。
END
作者:锅哥不姓郭
《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支付不一样的利息》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