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与大卫·鲁宾斯坦进行了一场超级对话
世界投资圈两大“顶流”的首次同台,将业界观众的关注值拉满。
整理丨柴佳音
来源丨投中网
2021年3月20日,一场巅峰对话在沈南鹏与大卫·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之间展开。世界投资圈两大“顶流”的首次同台,将业界观众的关注值拉满。
过去16年来,沈南鹏创办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了超600家企业,包括阿里巴巴、今日头条、美团、拼多多、快手、京东、药明康德……可以说,红杉中国已经成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界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大卫·鲁宾斯坦则是凯雷投资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兼联席执行董事长。2020年全年财报显示,凯雷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为2460亿美元。作为较早进入中国的全球PE之一,凯雷于1998在香港设立代表处,2005年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代表处。截至目前,凯雷在中国进行投资的基金主要包括:凯雷亚洲基金、凯雷亚洲增长基金、凯雷亚洲房地产基金等。
投中网第一时间对沈南鹏和大卫•鲁宾斯坦的精彩观点进行了摘录。
沈南鹏:
1.伟大的企业家做决策的时候往往并不单纯依靠分析,而是根据你的内心和直觉。
2.当我们作为投资人来进行决策的时候,很多时候也是需要靠直觉的,尤其是在一些特别艰难环境下做决策的时候,不一定需要200页的财务模型或者各种各样的假设或者方程式的计算,很多时候我们要靠内心和眼光来做出最重要的决定。
3.我对空间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有信心的,只是说还有许多技术障碍需要解决,我想这些公司取得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1. 那些顶尖商界领袖的领导力,最明显的特质之一就是不拘于过去的经验,敢为人先,冲破阻碍,抵达未来。
2.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失败,而这些失败让你更加强大。我想这就是这些卓越领导者的共同特质——失败后依然选择坚持。
3. 我们之所以能建立这么好的合作关系,是因为我们各自聚焦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而且从不会想着如何去削弱对方,这是我们做事的方式。
您是凯雷集团的联合创始人,30多年来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投资案例,而且采访了很多国际知名的商界、学界和政界领袖,最近还就此撰写了一本《How to Lead》的书。您在这些人身上看到了哪些是共有的领导力特质?
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说其实我们在投资上犯过三个错误。第一个就是扎克伯格刚刚创立Facebook需要融资的时候,我们拒绝了他们,第二个就是我们在亚马逊IPO之后过早卖出了它们的股票,第三个就是虽然我们早早投资了携程,但却没有邀请你来凯雷合作做风险投资——这或许是我犯过的最大的错误。
你说得非常好。你谈到了失败,我们也的确在15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一些失败的投资,但我们从这些失败中积累经验和教训,变得越来越好。当这些商界领袖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时候,他们是如何度过这些难关的?
经历失败的时候,我想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去怪罪别人。你需要看着镜子,告诉自己这是你自身的错误。真正卓越的领导者,很少会对身边的人说:这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
让我们聊聊凯雷,这家你领导了35年的投资公司。你刚起步的时候,你是个律师,没有金融背景,而且华盛顿也不是一个股权投资公司通常选择作为总部的地点。但是35年过去了,凯雷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股权投资公司,有什么秘诀?
第一,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当你被赶出城的时候,站起来,假装自己是出去打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要学会利用好身边的环境。我当时在华盛顿,在白宫工作。如果我搬到纽约创立一家投资公司,人们会嘲笑我,但在华盛顿,这种嘲笑会少一些。
说到运气,在携程的时候,我们的确非常幸运拿到了凯雷的投资。我记得是2000年末,我代表携程和凯雷进行了非常不易的谈判。非常感谢凯雷投资携程,因为当时正值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期,愿意支持携程的投资人也变少了。如今,携程已经从当时中国一家头部的线上预定差旅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旅行服务的龙头企业。凯雷在那个时点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这往往是很多企业家和创业者最需要的。
非常感谢你能这么说,不过我需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非常幸运能够投资携程。当时我们的投资获得了3倍的回报,当时3倍、4倍的回报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在公司达到15亿或者20亿美金市值的时候,我们选择了退出。现在携程的市值是250亿美金。你看,我们还是退出得太早了。
我来问你一个问题。你毕业于耶鲁,之后在美国的投资银行里工作。是什么原因促使你选择回到中国,创立携程?
我当时在华尔街投行里算做得不错,但是我发现,如果选择回到中国,会有更大的机遇。所以1994年的时候我选择了回国。在中国工作几年后,我认识了许多企业家,他们的成功和创业经历非常激励我。因此,我也选择了创业。
最后一个关于你的投资经历的问题。你最后选择和红杉合作。红杉做了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通常美国投资公司做海外投资的时候,往往会说“好的,你去帮我们寻找项目,但最后是我们来做是否投资的决定,因为我们更有经验,更懂行业,你们需要向我们学习等等”。如果你当初到凯雷一起做投资,我们很可能会说“很好,我们很欢迎,但是我们需要在美国的投资委员会上做决定”。你是怎么劝说红杉不这么做呢,因为在红杉,你是有权力做最后的投资决策的,所以你是怎么让投资委员会同意的?
我想这是因为红杉的独特机制。在比较早的时候,红杉在去以色列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么做的,我们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本土决策的管理方式,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管理团队,都能独立管理和投资决策,这对于我们的成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这样我们可以在全球共享知识,同时可以积累很多本地的认知,只有你对本地的知识充分利用才能更好地赢得这些企业家的心,更加有效率地进行投资。
是的,布兰森在全世界也很有名,在我访谈他的时候,他说当他有一个好点子时,他就会成立一家公司,但从来不把重点放在追求利润上,他所想的是如果我们能够把产品、服务做好最后肯定会带来利润的。所以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贝索斯等等,他们都不是说我要成为亿万富翁,我要比别人挣得多,他只是说有一个伟大的想法,要努力去证明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如果人们有想法并能证明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就会赚大钱,而不是说我要赚大钱,然后再有一个想法。所以贝索斯当时说了让我感觉震惊的话,他觉得成功的秘密就是上午十点之前和下午五点之后不要做重大的决策,而且每天要睡8小时。天呐,我想如果我也能睡8个小时,我可能远比现在成功。你的睡眠时间是多少?
我也睡八个小时,只有睡足了我第二天才能做更好的决策。当我们作为投资人来进行决策的时候,很多时候也是需要靠直觉的,尤其是在一些特别艰难环境下做决策的时候,不一定需要200页的财务模型或者各种各样的假设或者方程式的计算,很多时候我们要靠内心和眼光来做出最重要的决定。
我也采访了巴菲特,我觉得他也一样,并不会阅读非常多的投资报告。有时候一些比较年轻的投资人会觉得,是否投资和投资决策的质量取决于投资报告多厚,一个500页的投资报告好像能帮你做出一个很好的决策。巴菲特做投资决定的时候,他只需要一张纸的备忘录,然后凭直觉做出决策。巴菲特的直觉要比很多投资人要好,所以最终直觉考验的是你的胆量和经验。如果你只会读投资报告,你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你的直觉需要帮你判断这件事行不行得通。预测未来的能力不是你能从商学院里获得的,靠的是你的直觉。
这是非常好的问题。我们非常关注科技创新,在过去几年一直如此,很多新经济公司非常好地渡过了新冠疫情的危机,而且有了更多的用户数。比如说电商,我们看到电商的渗透率比之前确实有很大的提升了,尤其加快了电商在低线城市的渗透率。现在对于电商来说,用户群在快速增加,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所覆盖的产品也在增加。之前主要是一些服装、电子产品、食品饮料等等可以在网上买这些东西,但是现在你可以在网上买很多的日常杂货和生鲜,这对于电商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新的市场。
当然你是非常睿智的投资人,如果我给你20亿的风投资金进行投资,唯一的要求是不能投美国或者中国,你会把钱投向哪儿?
这个问题很好。我想可能其中一个是欧洲,这个地区科技产业正在快速崛起,而且他们和美国很相似。SaaS(软件即服务)在欧洲市场已经取得了早期的成功,我们有一些成员企业就来自欧洲,比如UiPath。
我的家族办公室投资了一个领域,当然我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不过这是中美都非常看重的领域——空间领域,比如说发射卫星等等,你觉得这个领域对你来说有吸引力吗?你会青睐这个赛道吗?
我觉得这个领域令人感到非常振奋。美国有像Space X这样的公司,中国也有一些公司对标Space X,正努力迎头赶上。
毫无疑问,经济会更快复苏。但整个经济刺激计划可能要比实际需求大2-3倍。首先我们可能会有更高的通胀,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迄今为止,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过去很长时间通货膨胀都不严重。
我再问你一个我感兴趣的问题,当人们变得富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过上更好的生活,会吃得更好,吃得更加健康。中国有大量的人口,中国对食品这个行业会有什么样的走势呢?从投资角度看,在食品方面会有哪些焦点?
食品、饮料行业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为他们已经有新的方式去触达消费者。我们这几年也投资了一些新兴的食品饮料公司,而且他们有雄心勃勃的目标,希望有一天能超越可口可乐。
我们看到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等等这样的知名中国企业,总的来说,他们的营收主要还是由中国庞大的人口所创造的,你觉得在未来5-10年,这些中国的技术公司能像美国的亚马逊、苹果和脸书那样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影响力吗?
我很期待这能够发生,因为有一些公司已经特别有竞争力了。中国市场的竞争性强,为了要成为某个行业的佼佼者,企业必须要有强大的龙头产品,有些时候可能这个产品对于国际消费者来说也是有同样的吸引力的。
当你看到一个新公司的时候,你想知道30多岁的人怎么想,20多岁的人怎么想,还是70岁的人怎么想?
我觉得这取决于它的产品受众是谁,如果它是数字健康公司的话,我可能会看一些成熟的消费群体,但是如果饮料公司的话,包括消费电子产品,还有服装等等,我更多的会看千禧一代,或者说90后、00后他们对这个产品的反应,因为他们其实才是真正的复购者,他们对品牌的喜爱也可以帮助这家公司成为伟大的公司。
如果有创业者希望成为下一个腾讯,那你会给这个人什么样的建议呢?或者说你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传递给他们呢?
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要有企业家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你开创凯雷的时候也是抱着希望成就一份伟大事业的初心,去挑战传统的股权投资行业,而且你取得了成功。
我非常幸运能够在商界取得一些成功,之后就开始从事慈善活动。你在这方面有没有做一些工作呢?
是的,确实,这个其实是作为我们企业家工作的一部分,比如说我们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下面的儿童发展基金的长期支持者,所以我觉得这是企业家精神一个自然的延伸。
《沈南鹏与大卫·鲁宾斯坦进行了一场超级对话》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