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货币政策

古时候为了交换方便,曾使用贝壳、青铜、金银等作为货币,后来为了携带方便,用黄金储备作为背书,发行了纸币。当以国家信用担保后,货币的发行也逐渐和贵金属脱钩。


关于货币政策

在中国,我们有两级银行体制来发行货币保证流动性。央行负责印钱,通过向商业银行购买资产,把钱输入到商业银行,再通过贷款等输入到实体经济。


货币有基础货币、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之分。

·       基础货币(M0)= 流通中现金

·       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       广义货币(M2= 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为什么还会有广义货币呢?

先看一个问题:如果央行印了100块钱,市场上多出来的钱就只有100块吗?


例如:一开始,中央银行向张三购买了100块的资产,印了一张100元的纸币给了张三,于是100元的M1创造出来了。张三拿着这一百元,可能拿去买吃的了,也可能直接存入了商业银行,如果他拿去买吃的了,卖给他食物的人也可能会存入商业银行,总之,这一百元最终存入了商业银行。央行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0%,于是银行可以拿着90元去放贷,李四有限公司需要贷款,于是找到商业银行,借走了这90元。李四有限公司拿着90元,可能存入了商业银行作为流动资金,也可能向王五购买生产资料然后王五把钱存进了商业银行,总之,90元又被存入了银行。然后银行又可以贷出去81元,又存入银行,又可以贷出去72.9元,如此继续下去,极限情况下商业银行一共可以贷出去900元,加上央行发的100元总共1000元,就是M2,可以看到M2=M1/10%,这就是货币乘数效应


央行印出来的钱,经过商业银行的贷款,存款,再贷款等操作,给市场上增加的流动性就远不止当初印出来的钱。

 

由于存在货币乘数效应,基础货币就发行一块钱,实际流通的货币可能要增加好几倍,这就是广义货币了。所以,央行发行货币就要很谨慎了,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恶性通胀。


实际上,央行主要通过购买的资产来发行新的货币,这些资产主要有三类:


1. 从国外赚来的钱,要在国内使用,央行印刷人民币去买过来。

每年新发放的货币,其中80%是用来购买外汇了。

我们的贸易一直有顺差,每年企业出口赚的美元,比用来进口花掉的美元多,这样市场上每年都积累了多余的外币,而外币在中国是无法直接使用的,出口工厂要给工人发人民币作为工资,那就需要把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央行就印刷人民币把这部分多余的美元回收回来。从供需角度看,美元的市场需求减少,人民币市场需求增加,出现人民币升值的情况。而人民币升值后,同样商品以美元计价出现价格上涨,所以不利于出口,那么央行就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


2. 央行购买政府债券

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放政府债券,一部分通过商业银行卖给市场;一部分由央行发行新货币购买,尤其是一些零利率国债,这部分购买资金由新增基础货币承担。


3. 央行对商业银行放债。

商业银行有临时资金需求时,会以再贴现,抵押贷款,信用放款等方式从央行贷款,央行新增基础货币M0的投放。


关于货币政策

由上图可以看出,中国货币发行以外汇占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与央行换汇使得商业银行获得人民币再向实体企业传导;其次通过增加对存款性公司债权使得存款性公司获得货币(一般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受国家信用影响较小从趋势看,中国货币发行机制正在从以汇为锚以债为锚转变。

 

社会货币流通量的需求和信贷总规模会随着经济发展发生变化,央行如何来控制这个需求和规模呢?那就不得不提央行的法宝,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1.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政府不会明着跟央行借钱,但是实际上通过央行买国债,政府实际上也是跟央行借钱。既然买的国债,该付的利息一定会付,但是这部分的利息会成为央行的利润(央行发钞0利息去买带息券),而这一部分的利润每年按道理会上交给财政部。政府从来都不担心借了央行的钱会如何,大不了借新债还旧债。实在不行了还可以违约嘛。在美国,美联储每年收益的94%都上交政府。这就是说美国央行收到的利息的绝大部分直接又还给政府了,政府只要来这一手,怎么可能被债务真正压垮?所以美国政府借再多的钱也不怕,实在不行就玩破产,就不用还了。


2. 再贴现: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

商业银行手里拿着包括债券等合格票据,但是这些票据又不能拿来房贷,于是可以拿这些票据抵押给中央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再贴现率就是贷款利率。通过调整再贴现率,能够控制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的贷款额度,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


3. 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央行购买更多资产,就能发行出更多的M1,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不变,同时也会发行出同比例的M2。如果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在不发行M1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M2。由于我国外汇管制,央行购买外汇的行为是被动的,所以央行为了控制M2的发行情况,会根据手里的外汇资产情况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M2的发行量。现阶段的存款准备金率是8%。近十年存款准备金都在降低,释放了流动性,效果也相当于开动印钞机。


▲存款准备金率变化趋势


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可以通过调整对应工具的利率实现。比如,调整再贴现率(2%),存款准备金利率(0.35%),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法定存贷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从下图可以看出,过去十年,M2增长明显快于GDP增速。

货币供应量M2与GDP比较


虽然不能简单理解为M2增速过快,但开动印钞机的效果已经很明显。2020年美国的疫情很严重,美联储也实行了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不断的印钞,给国民发钱。但是要说2020年印钞排名,我国仅次于美国,美国印钞25万亿,我国印钞20万亿。房地产在过去十年吸收了大部分的超发货币,推动房价大涨。现在严控资金流入楼市,大量资金没有更好的资产投资情况下,只好进入股市了,知道2020年股市为什么要涨了吧?今年只要继续印钱,严控楼市,股市还是大有可为滴~~

 

数字人民币与比特币有什么区别?


有人把支付宝这样的电子支付当作数字人民币,也有人把数字人民币等同于比特币,都是不对的。支付宝这样的电子支付技术,本质上只是把纸质的货币换成商业银行账户里的转账,方便了交易。支付宝等电子支付的普及,为数字人民币普及提供了基础条件。


数字人民币是有国家信用背书,主要用来代替现金(M0)的法定货币。利用区块链技术,理论上可以不通过商业银行,直接以个人身份为唯一标识开通数字人民币账户,个人之间可以直接交易,而不用通过商业银行中转。但是实际上目前并没有这么做,还是采用指定运营机构的双层运营体系,对商业银行网开一面,毕竟都是跟着自己混的自家小弟。从技术上,不排除将来淘汰商业银行的可能。


数字人民币比流通中的纸币更容易控制,由于不存在纸币的国境问题,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感觉国家在下一盘大棋,挑战美元霸权。同时数字货币可追溯,可以有效追查走私、洗钱、非法融资等犯罪行为,某些诈骗行为可能要被降维打击了。


比特币由于没有信用背书,币值不稳定,没有人愿意接受比特币作为工资。总量固定,所以天然是通缩的,跟人类财富增长不匹配,无法满足财富增长带来的对货币增量的需求。由于没有政府管,所以是天然的洗钱工具。比特币的不稳定,交易需要时间确认,总量减少无法平衡财富增长,决定了比特币无法成为货币,只能作为一种资产。

关于货币政策》来自互联网,仅为收藏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bookhoes.com/5429.html